中山一院黄埔院区:智慧医疗助力个人健康升级
中山一院黄埔院区:智慧医疗助力个人健康升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以下简称“黄埔院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183号,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2001年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2年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正式命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医院占地面积1.9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设有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内科、神经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并拥有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
作为广州东部重要的医疗机构,黄埔院区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州市作为国家三大医疗中心之一,集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6800家,今年上半年诊疗总人次达9300多万。丰富的医疗资源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推动智慧医疗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例如,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创新药械发展全链条环节上提出了三个方面十条具体举措,旨在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同时,广州市医保局也通过持续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支付方式改革,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等创新药、创新医疗技术的支付给予倾斜。
黄埔院区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山大学和附属第一医院的资源优势,具备发展智慧医疗的坚实基础。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有良好基础,实现了电脑网络化管理,为智慧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黄埔院区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慧医疗的突破:
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建立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问诊、复诊续方、药品配送等服务,实现患者就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
医疗大数据应用:利用医疗大数据分析,优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远程医疗服务: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资源,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智能化诊疗设备: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如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提高诊断准确率。
患者健康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实现患者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医疗机器人应用:在手术、护理等领域引入医疗机器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医疗信息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区域医疗协同: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随着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黄埔院区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