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市政协委员谈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市政协委员谈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9A092IN00
2.
https://c.m.163.com/news/a/JNKBD3I305346936.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15633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37426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L3M1I905565ZZR.html
6.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6/t20240627_2111215362.html
7.
https://www.gzzx.gov.cn/wyfc/tywyft/202409/t20240909_166114.htm
8.
https://www.gzzx.gov.cn/wyfc/tywyft/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1/15/1625249_1126785501.shtml
10.
https://jtj.gz.gov.cn/gkmlpt/content/9/9744/post_9744152.html
11.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5a010b3b5029473093812f9e77f7c07e!!wm_id=da5780449f3e45cbb73385a0be4b5f30
12.
http://www.js.chinanews.com.cn/news/2025/0205/226948.html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在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会议上提出,家长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通过积极的沟通和支持帮助孩子应对青春期挑战,减轻焦虑。此外,他还建议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为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些措施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教授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一个观点:
在人际沟通中,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只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而听觉信息如语气、音量等则占了38%,视觉信息如表情、态度等则高达55%。
也就是说,人与人沟通交谈中,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语气和态度。
“梅拉宾法则”在家庭中同样适用。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就是坚持“梅拉宾法则”,用最温柔的言语和最和善的态度善待家人。

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就开始直接互动的微观环境,家庭系统中的亲子关系作为儿童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石,能够为儿童提供支持、温暖和安全感,增强他们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可能给儿童的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后果,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情绪调节能力以及人际适应,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的异常行为往往始于儿童期不安全的家庭环境,疏离化、冲突化的亲子关系,往往会导致孩子表现出各种内化或外化的心理行为问题。换句话说,亲子关系的冲突和疏离是儿童青少年很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首先,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导致儿童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健康时报共同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提到,亲子关系位于引发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七大主因的第一位[1]。在养育过程中,有些专制型父母什么都要孩子听命于自己,哪怕孩子上了大学,也没有太多机会对人生的重要选择作决定,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责骂甚至体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孩子失去对自我的控制感,他们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久而久之导致不良情绪问题的产生;而且,一旦孩子被剥夺作出有意义选择的能力,他们就可能变得焦虑,爱发脾气,甚至自暴自弃。由此,专制型父母的过度干涉、严厉惩罚不仅会使得亲子关系变得僵硬和疏离,还会导致儿童出现抑郁、焦虑等内化问题。

其次,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关键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父母的良好互动,儿童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然而不良的亲子互动经验使得儿童缺乏学习必要的社交技能的机会,比如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良好的互动,如何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分歧,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遭遇同伴排斥。另外,儿童在亲子关系中缺乏温暖和支持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更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缺乏父母支持、压力过大或常常受到批评的儿童,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容易受损,进而会影响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而且那些长期生活在冷漠、冲突环境中的儿童可能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情绪,而情感或情绪的表达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亲子关系的质量还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关,不良的亲子关系是造成儿童认知发展迟缓的不利因素之一。例如,心理学研究考察了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亲子冲突越明显,孩子的学习品质就越差,注意力也越差[2]。在网上经常看到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时情绪失控,甚至被气到晕厥、心脏病发作的新闻,父母在学业参与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长期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大脑区域胼胝体、海马回、前额叶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损害,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智力受损等问题。同时,儿童自身的情绪状态也可以影响他们的认知功能,不良的亲子互动会给孩子带来消极情绪,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或沮丧,这会使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将信息编码到记忆中,从而造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问题产生。

最后,长期冲突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伤和自杀等严重危机事件。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家庭暴力、虐待、冷漠或情感忽视与儿童青少年的自伤和自杀等极端危机事件紧密关联。自伤是自杀的最重要的前端因素之一,已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大隐患。儿童青少年的自伤会导致他们进一步的身体和情感伤害,从而增加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风险。一项心理学研究考察了父母的照顾不足和过度控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发现缺乏父母照顾与自杀显著相关[3]。虽然不良亲子关系不是儿童青少年自伤和自杀的唯一风险因素,但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自伤和自杀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自伤和自杀被视为是儿童青少年应对不良亲子关系的一种逃避方式,当儿童面临忽视、冲突或暴力的亲子关系时,他们可能产生绝望、内疚和自我责怪的情绪,最终导致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亲子关系的裂痕是如何产生的

当前许多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频发,导致亲子关系裂痕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原因分析。

1.价值错位。受“面子”文化影响,个人的价值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上,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发展负责这一观念被过分强调,认为孩子的优秀表现尤其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是孩子最佳发展的标志,而孩子发展好最能体现自己对孩子养育的成功。因此,我国父母的价值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父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子女失败时,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便会随之下降。为了确保孩子能够实现他们设定的期望,获取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可能会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选择,这种控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质量。此外,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表现直接影响到父母的自尊和幸福感时,孩子可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不敢展示真实的情感和需求,使得孩子难以建立健康而积极的自我认同。

2.养育焦虑。当今社会的父母普遍存在养育焦虑,情绪具有极大的传染性,这种养育焦虑的情绪会使得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和压抑,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亲密与和谐。央视网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的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教育感到焦虑的比例高达36%[4]。“邻家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观念抓着每一位父母的心,不甘人后的养育焦虑催生了所谓的“虎妈”“狼爸”和“直升机妈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出现内卷和内耗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裹挟下,焦虑的父母更容易产生灾难化思维,将事情的不良后果灾难化,无形之中放大了孩子一言一行的重要性,似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与他们未来的命运紧密相关,因此焦虑的父母密切监控孩子的一切,以确保孩子行走在成功的道路上。这种高焦虑和高控制的家庭氛围,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压抑的负性情绪,也会影响亲子之间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联结。

3.缺乏恰当的沟通方式。父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容易引发亲子冲突,导致关系疏离。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采用命令、指责或忽视的方式,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阻碍有效沟通。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倾听、理解和支持,这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家庭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合理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家长应摒弃“使用手机等于手机成瘾”的错误观念,而是从孩子依赖手机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定手机使用规则,多与孩子交流,同时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

  2.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家长应将眼光放长远,注重孩子人格的培养,而非仅仅关注分数。在讨论成绩时,要选准时机,给孩子自主权,多听少说,理解孩子的情绪,保持耐心,共同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3. 改善沟通方式: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避免过度控制。在教育孩子时,应采用低声调、温和的语气,避免大声斥责,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受教导。

  4.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互动,多表达爱与支持。父母可以通过共同参与家务、户外活动等方式,增强家庭凝聚力。

  5.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6.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7. 寻求专业帮助:当家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犹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人士可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庭走出困境。

  8.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参与决策过程,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9. 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将自身的压力和焦虑传递给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10. 定期进行家庭活动:定期组织家庭会议或活动,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和调整。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我们才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关乎孩子的成长,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