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和玻璃的区别 如何鉴别是否是天然水晶
水晶和玻璃的区别 如何鉴别是否是天然水晶
水晶和玻璃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但它们在材质、功效、价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水晶和玻璃的区别,并提供多种实用的鉴别方法,帮助读者准确区分天然水晶和人造玻璃制品。
一、水晶和玻璃的区别
水晶和玻璃的外观十分相似,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其主要区别有以下五个方面:
材质不同
水晶是二氧化硅的结晶体,而玻璃只是含有二氧化硅的熔融状态混合物。功效不同
玻璃只有装饰作用,而水晶除装饰作用外,还有压电效应和一些特殊的作用。价格不同
水晶的单价要比玻璃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物理性质不同
- 水晶是结晶体,具有较高的硬度(莫氏7级),而玻璃的硬度较低(莫氏5.5级),水晶可以在玻璃上划出痕迹,反之则不能。
- 水晶是结晶体,导热性能较好,用舌尖舔触有冰凉的感觉。而玻璃则显得温暖。
- 用偏光镜区别,水晶能透光,而玻璃则不能。
我们可以依据水晶和玻璃所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方便地将它们区分开来。
- 加工工艺不同
玻璃可以热铸成型,省料省工,成本低。水晶是结晶体,加热融化后不能逆转,所以不能用热铸成型法,只能用切磨等冷加工法。费料费工,成本高。
水晶硬度高,不易磨损。玻璃硬度低,容易擦毛。
水晶稳定性好,长久使用不会变色。而玻璃则容易翻黄。
二、如何鉴别是否是天然水晶
眼看
天然水晶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受环境影响总含有一些杂质,对着太阳观察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物质。而假水晶多采用残次的水晶碴、玻璃碴熔炼,经过磨光加工、着色仿造而成,没有均匀的条纹、柳絮状物质。舌舔
即使在炎热夏季的三伏天,用舌头舔天然水晶表面,也有冷而凉爽的感觉。假的水晶,则无凉爽的感觉。光照
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丽的光彩。假水晶则不能。硬度
天然水晶硬度大,用碎石在饰品上轻轻划一下,不会留痕迹;若留有条痕,则是假水晶。用偏光镜检查
在偏光镜下转动360度有似明似暗变化的是天然水晶,没有变化的是假水晶。用二色检查
天然紫水晶有二色性,假水晶没有二色性。用放大镜检查
用10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检查,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用头发丝检查
将水晶放在一根头发丝上,人眼透过水晶能看到头发丝双影的,则为天然水晶,主要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用热导仪检验
将热导仪调节到绿色4格测试宝石,天然水晶能上升至颜色2格,而假水晶不上升,当面积大时上升至颜色一格。
相关概念
水晶
水晶(Quartz Crystal)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水晶呈无色、紫色、颜色、绿色及烟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7,性脆,无解理;水晶密度2.56-2.66克/立方厘米,水晶折射率1.544-1.553,几乎不超出此范围;水晶色散0.013,水晶熔点为1713℃。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紫色、颜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颜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玻璃器皿
玻璃器皿就是用玻璃所造的器皿。玻璃艺术在我国保持了连绵不断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博山的料器制作已十分繁荣兴盛,明末清初传入北京,在清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琉璃生产一度得到复兴,清康熙三十五年,北京出现大规模的“琉璃厂”,生产皇宫享用的料器。在这期间,玻璃器皿的品种丰富多彩,造型与装饰也有所变化。其中料仿玉、翡翠、玛瑙、珊瑚等制成的瓶、碗、鼻烟壶、鸟兽等,颜色逼真,具有独特风格和韵味。
玻璃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农业生产体系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