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助力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助力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2024年9月7日是第五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大投入,即刻保卫清洁空气”。这一主题凸显了全球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以及对清洁空气投资的迫切需求。在中国,近年来通过持续的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行动,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重点区域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的空气质量改善尤为明显。
空气污染与健康风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增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具体来说,大气污染物中的CO和SO42-分别与胖型和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显著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男性、45岁以上人群以及吸烟者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清洁空气助力提升预期寿命
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预期寿命产生了积极影响。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中国的治霾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因此延长了6个月。这一成果充分说明了清洁空气对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空气污染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99%的人口仍在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空气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环境健康风险之一。它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加剧气候变化,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业生产力。
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需要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和每个个体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制定更强有力的政策,通过跨国界、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正如联合国所呼吁的那样,我们需要“即刻保卫清洁空气”,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