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卫生大会发布最新防控指南:全球携手应对败血症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卫生大会发布最新防控指南:全球携手应对败血症挑战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8
来源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4029839124cb
2.
https://www.who.int/zh/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156th-session-of-the-executive-board-3-february-2025
3.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135065/
4.
https://www.cdc.gov.tw/File/Get/s4WoxgkALsvVxp6xuBamJA
5.
http://www.jbjc.org/article/doi/10.3784/jbjc.202402180069?viewType=HTML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2348
7.
https://www.elccm.com/cn/module-new-detail2307/2307?news_id=51016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66917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60万新生儿死于各种原因,其中15%直接与败血症相关。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凸显了败血症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性。在近期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各国代表就如何加强败血症防控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01

世卫大会提出全面防控策略

面对败血症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涵盖多个层面的综合防控策略:

  1. 完善政策框架:大会敦促各国加强相关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以预防感染和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蔓延。这包括修订《国际卫生条例》,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包括败血症在内的各类公共卫生威胁。

  2. 提升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监测网络是及时发现和应对败血症的关键。世卫组织鼓励各国参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覆盖全国的新生儿感染监测系统,以收集和分析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模式等关键信息。

  3. 强化卫生人员培训: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一线卫生工作者对败血症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效率。这不仅包括临床诊断技能的提升,更涉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关键防控措施的普及。

  4. 推进国际协作:鉴于败血症的全球性影响,世卫大会强调了跨国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共享监测数据、交流防控经验,各国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

02

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揭示防控紧迫性

当前,败血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数据令人担忧:

  • 全球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202/10万活产婴儿,病死率高达11%-19%。
  • 在资源匮乏的亚洲国家,晚发型败血症(LO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华南地区的数据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总体发生率为2.76/1000活产婴儿,其中晚发型占比超过75%。
  • 院内因素,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等,成为败血症的重要风险因素。

03

国际成功经验提供防控范本

在防控败血症方面,一些国家已经积累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1. 美国的产时抗生素预防策略(IAP):通过在分娩时对母亲使用抗生素,有效降低了B族链球菌(GBS)感染导致的早发型败血症。实施IAP策略后,美国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2. 英国的全国性监测网络:英国于2004年建立的新生儿感染监测网,不仅收集病原菌和抗生素耐药模式的信息,还通过持续监测发现,2005-2014年间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3. 德国的系统管理经验:德国通过系统性的防控措施,将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控制在1006/10万活产婴儿的相对较低水平。

04

共同应对,守护健康

败血症的防控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从完善政策框架到提升监测能力,从强化人员培训到推进国际协作,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国应积极借鉴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降低败血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