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遇上“三九”:一年中最冷时刻的生存智慧
小寒遇上“三九”:一年中最冷时刻的生存智慧
2025年1月5日10时32分,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如期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段的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这说明小寒虽冷,但尚未达到极点,真正的严寒还在后面。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从气象资料来看,小寒的气温往往是一年中的最低点,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会更冷一些。这种寒冷不仅体现在温度上,还反映在自然界的种种物候现象中: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忙着筑巢,野鸡也变得少见。
2025年的小寒正值“数九”中的“二九”第七天。按照传统的数九歌,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连续数九个“九”。其中,“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时期,恰好与小寒大寒相重叠。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道出了“三九”寒冷的本质。
为什么“三九”会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呢?这与地球的热量收支有关。冬至时,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但地面的热量散失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低点。因此,从冬至到“三九”,地面热量持续散失,气温逐渐降低,直到“三九”达到最低点。之后,随着日照时间的增长,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增加,气温也随之回升。
面对如此严寒,人们除了依靠衣物保暖,还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冬泳。在哈尔滨、商丘、宜春、武汉等地,冬泳爱好者们用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时,人体受到冷水刺激后,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会显著增强。血液在内脏和体表之间循环往复,形成一种自然的“血管体操”,从而增强血管弹性和身体抵抗力。
这种习俗最早可追溯到立冬时节,当时人们就认识到冬泳对健康的益处。当身体浸入冷水时,皮肤血管会迅速收缩,迫使血液流入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随后,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再次扩张,使血液回流到体表。这种规律性的收缩和扩张,使得血管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数九歌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人对寒冷的深刻体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些简洁押韵的诗句,不仅记录了气候变化,更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连续数九个“九”。其中,“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时期,恰好与小寒大寒相重叠。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道出了“三九”寒冷的本质。
小寒时节虽然寒冷,但其中也蕴含着生机。梅花、山茶花和水仙花相继开放,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正如数九歌中所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即使在最冷的时刻,大自然也在悄然酝酿着新的生机。
在这样的时节,人们除了通过冬泳强身健体,还会通过饮食来抵御寒冷。小寒的养生讲究食用温热食物,如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热性食材,以及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等温性食材。在广东,人们会在小寒早晨吃糯米饭,而在南京,则有煮菜饭的传统,将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等食材一起烹饪,既美味又暖身。
小寒过后,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正如数九歌中所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经过八十一天的寒冷,大地将重新焕发生机,人们也将开始新一轮的耕耘。这种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生活智慧,正是数九歌和冬泳习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