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真是因为流淌黄金而得名吗?其源头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金沙江真是因为流淌黄金而得名吗?其源头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金沙江,这条贯穿中国西部的著名河流,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战国时期的"黑水"到宋代因淘金而得名的"金沙江",这条河流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金沙江的名称由来、地理位置、流域特征以及独特的地形地貌。
名称由来与历史变迁
金沙江得名于江中的黄沙。据史料记载,这条河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
- 战国时期被称为"黑水"
- 东汉时期称为"洪水"
- 三国时期被称为"泸水"
到了宋代,由于江中有大量淘金者,因此得名"金沙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在中华民国以前的几千年里,人们一直在金沙江流域淘金。据说,这里的砂金质量最好,是淘金的理想之地。
在古代文化传说中,也有金沙江的足迹。1878年,清朝官员黄茂才受命从云南经缅甸前往印度。当他翻越滇西的崇山峻岭时,将这座山脉命名为横断山。之后,他进入缅甸,在伊洛瓦底江上向南航行,并写道:"大金沙江是云南人的名字,是为了丽江的小金沙江"。由此可见,当时的两条江都被称为金沙江,以大小来区分。缅甸境内的伊洛瓦底江,在明清时期也被称为金沙江,为了区别于云南北部的金沙江,它也被称为大金沙江。
流域范围与地理特征
金沙江是从发源地到宜宾市的长江上游。其发源于唐古拉山中部的哥拉洞雪山南侧冰川,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其中,四川省全长1561公里,流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金沙江流域横跨青海、西藏、云南和四川,干流主要流经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和宜宾市。
金沙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上游,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被称为愚公黑水,在《山海经》中被称为绳水。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汉书地理志》中,今雅砻江以上称为泛滥,若水为主流。三国时称泸水,诸葛武侯"五月过泸水,荒无人烟"。北魏李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对金沙江水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未能说明金沙江与长江干流的关系。此外,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深川等名称。
金沙江的支流众多,上游有13条支流,其中9条支流河长超过100km;中游有19条支流,其中14条支流河长超过100km;下游的主要支流是雅砻江,流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特征
金沙江流域的地貌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游:具有交替宽度的谷部。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拜曲河口全长207公里,海拔2980米至334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度1.74‰。该段河谷的相对切割深度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河谷坡度一般为30度。沟谷的形状受地质构造和斜坡岩性的影响,呈沟谷和窄谷(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河谷宽度一般为90米,河流切入基岩。窄谷段谷底宽度一般在500米左右,支沟口有发育的冲积或泥石流台地。最大的河谷位于这一段河谷的北端,即邓柯关河谷。这条河长约40公里,海拔约3300米。山谷开阔笔直,呈西北走向,受构造控制。谷底的宽度从2公里到3公里不等。该段江面多为分汊,河漫滩和中央岸发育,两侧支流和冲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蜿蜒曲折。河流阶地不对称分布,这一段河谷是昌都地区主要河流中最宽的。其他河谷,河床仍以单一河道为主,河堤非常少见。
中段:是深峡谷段。从德格白曲河口至巴塘玛曲河口,全长291公里,高程2382米至2980米,落差498米,平均比降1.71‰。该段河谷的相对切割深度在1500米至2000米之间,河谷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该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谷上部缓坡,下部陡坡。山谷上分布着零星的谷肩台。山谷斜坡不稳定,经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夹在该河段中间的狭窄河谷段,谷底一般宽500米,河床较宽,支流河口有狭窄的阶地和发育的冲积或泥石流台地。巴塘朱巴朗金沙江大桥附近的金沙江宽约200米,下游可见河漫滩和河岸的发育。在这条河里发现了光着肚皮的厚唇鱼。
下游:流域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肥沃的农田。
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至今,这条河流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