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在档案中仰视 抗日根据地的巾帼形象
致敬:在档案中仰视 抗日根据地的巾帼形象
在抗战前,妇女承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压迫,没有独立的地位,身体和精神的力量受到很大束缚。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加剧了妇女的痛苦,刺激了妇女的内心,迫使她们拿起武器、消灭侵略者、保卫家园。
晋察冀边区妇女特别是担任组织领导工作的妇女干部,她们以强大的韧性,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以大无畏的勇气完成危险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勤劳的精神做好繁杂琐碎的事情。支援前线战场,展示出妇女的能力和风采。妇女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逐渐转变,从局限于门墙之内、围坐于锅台灶瓦之间转变为勇敢杀敌、智勇兼备,为边区发展建设出力,从站在男人身后、谈论家长里短转变为精神焕发、英姿飒爽、斗志昂扬的战士形象。她们的勤劳进取、英勇无畏激励着边区人民积极投入抗战。
时值“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向广大妇女姐妹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在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馆藏中,有一份1945年10月4日冀晋五地委颁发的《五地委组织部关于优抚妇女干部的通知》。通知中对当时冀晋五地委在检查各地对优抚妇女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要求。这份文件的内容,是抗战大背景下根据地妇女干部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
《五地委组织部关于优抚妇女干部的通知》
(局部)
作为干部队伍中以性别划分的群体,妇女干部在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女性身份带来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生理层面的,也有社会观念层面的,都在无形中增加着女性从事革命工作的难度。战争的特殊环境下,妇女干部经常要承担和男性干部同样的工作,但男女有别的生理差异往往使她们承受着更大压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疾病和生育。在档案中我们看到,由于经期跋山涉水地工作,妇女干部得病的很多,有的甚至因病亡故。有些地方,妇科病成为影响妇女工作开展的原因之一,妇女干部生病的多,并多是月经病,很多无法工作后都是回家休养,无人去治,有的好几个月,有的长达一两年。在北岳区,妇救会干部90%长了疥疮,很多人月经不调。疾病之外,简陋的医疗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也增加着妇女干部生育时的风险,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妇女干部因生育或流产后得不到照顾,失去生命的事情,即使顺利生下孩子,由于缺少照顾,孩子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1940年3月8日,晋察冀边区妇女练习投弹
为了克服生育对工作的影响,一些妇女干部选择暂缓结婚或不生孩子。对于妇女干部遇到的上述困难,1941年7月27日,晋察冀边区发布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保护政民妇女干部及其婴儿之决定》,对妇女干部的卫生费、生育补助费、婴儿保育费、产假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特别提到“对于怀孕或携带婴儿之妇女干部,应将其工作时间酌量减少,工作内容改为轻便工作。”
1942年,晋察冀边区妇救会干部合影
在《五地委组织部关于优抚妇女干部的通知》中,列举了一些当时优抚妇女干部工作存在缺点的具体表现,如以一般健康男人的要求去要求妇女干部或孕妇,对于孕妇少参加些生产劳动便表示不满。对于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去休养的孕妇或产妇的供给,管理部门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互相推诿,不予解决,以至于有个别负责同志不顾实际情形,为了追回生产费用,对产妇动辄讽刺甚至粗暴对待。
《五地委组织部关于优抚妇女干部的通知》
(局部)
这种现象实际上增加了妇女干部的痛苦,为此冀晋五地委在本通知中要求各县切实执行边府优抚妇女的决定,保证按时发给卫生用品及育婴费用,保证产前产后及每月例假的休息时间,即使婴儿夭亡,亦需照顾实际情况;其次,对妇女干部的生产劳动任务,应视个人的健康状况,减轻百分之五十到八十(或者更少些)。孕妇害口不想吃饭,所在机关除可以将其应得的节省粮食变卖,改善给养,还可以从机关生产中补给一部分,保证孕妇的健康;五地委还要求应注意妇女干部的培养与提拔,耐心地帮助妇女干部去克服缺点,并站在互助的立场上,去倾听妇女干部的意见。在可能的范围内,可将妇女干部进行组织,给予必要的某些特殊教育。
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妇女参议员合影
1945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根据妇女干部的实际困难,对保护妇女干部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修改,如丰富了卫生用品的种类,延长了休假时间,提高了生育补助的标准,增加了流产后的休养时间和补助费用,扩大了干部子女的照顾范围等等。从 1941年起,华北各根据地借鉴陕甘宁边区经验,相继成立了儿童保育会、保育院,收容脱产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以解决妇女干部无法照顾孩子的困难,广大妇女干部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投身到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