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夕,成年人的童心去哪儿了?
儿童节前夕,成年人的童心去哪儿了?
儿童节前夕,朋友圈里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你还有多少童心?”有人晒出儿时的玩具,有人分享童年的照片,有人感慨“童心未泯,只是藏得深”。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成年人也在悄悄思考: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份纯真的童心?
童心未泯,生活更美
研究表明,保持童心不仅能让生活更加有趣,还能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童心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保持童心的三种姿态
在西安一所国际学校工作的姜小楚老师,用她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童心。47岁的她,没有选择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是不断尝试新事物。从公益机构到软件公司,从特教康复机构到电影剧组,每一次转变都源于她内心的好奇与热爱。
“我选择了体验我好奇的行业,也就失去了在某一行纵深发展的机会,但这是我的选择,结果统统接纳。这算童心吗?”姜小楚的这句话道出了保持童心的关键:勇于尝试,敢于选择,并且能够接纳自己的选择。
另一位在国企工作的Coco,则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童心不仅仅是快乐,更是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38岁的她在婚姻遭遇变故后,没有消沉,而是选择重新出发。她从音乐中寻找力量,从朋友的鼓励中重获信心,最终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生活如此辽阔,往前看,是那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我,尽管仍有胆怯,但我已经开始期待新的生活。”Coco的话让人感受到,童心不仅是对过去的留恋,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30岁的小翟则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了童心: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对他来说,童心就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比如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收到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只是陌生人的一句善意提醒。
Kidulting:成年人的童心新表达
在当今社会,保持童心已经不再是一种个人选择,而是一种社会现象。Kidulting(孩童化的成人)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这种趋势。从盲盒公仔到毛绒玩偶,从主题咖啡店到互动博物馆,成年人正在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童年的留恋。
英国玩偶品牌Jellycat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双11”期间,Jellycat超过迪士尼,成为毛绒布艺品类销售额第一位,成交均价高达465元。今年3月,其“海盗狗”毛绒玩具在天猫平台的成交均价更是达到了2759元。
国内的文创产业也抓住了这一机遇。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绒化博物馆”计划,将文物做成毛绒玩具,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传统文化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童心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发现,保持童心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感。童心让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这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在面对困难时,童心还能帮助人们保持乐观,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儿童节,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找回那份久违的童心。它可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是一场毫无目的的探险,也可以是重温一部儿时的动画片。记住,童心不是年龄的倒退,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正如李贽在《童心说》中所言:“童心者,真心也。”保持一颗童心,就是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所以,当有人问你:“你还有多少童心?”不妨大声回答:“我有满满一罐童心,足够照亮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