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文竹园社区:坚持“六助”为老服务 让长者老有颐养
南山区文竹园社区:坚持“六助”为老服务 让长者老有颐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日前,深圳市委召开全市社区基层党建经验交流大会,开展社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经验交流,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特别策划推出《党建在社区——深圳社区基层党建经验交流展播》系列报道,本期聚焦南山区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看看社区是如何打造阵地,建立队伍、开展“六助”养老服务。
文竹园社区成立于2008年5月,东起后海大道,西靠公园路,南临工业七路,北至工业八路,总面积约0.49平方公里,管理服务人口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8万人。文竹园社区面积不大,但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改革开放最早一批“拓荒牛”居住的地方。
社区特点有“三多”:一是老年人多,占比总人口约20%,独居、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有127人;二是老旧小区多,社区80%为老旧小区,且没有电梯;三是群众自治组织多。如何服务好老人、如何解决下不了楼老人的衣食住行,是社区的重要民生难题。
——打造阵地建立队伍开展“六助”养老服务
深圳在2020年提出了搭建“1336”六级养老体系,文竹园社区积极响应,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为老服务驿站,持续开发辖区养老资源,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专业居家养老护理员培养计划”、“为老服务驿站—助餐服务”等项目。截至目前,社区已在居民中组织3期护理员培训班,培养的50名专业志愿护理员都持证上岗。
(图源/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
社区居民王奶奶今年九十岁,家里只有一个年近七十、高位截瘫的儿子,她独自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已长达20年之久,居住的社区是无物业、无业委会、无电梯楼的老旧小区,老人家经常为推儿子下楼发愁。
对此,文竹园社区率先探索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护、助乐助聊、助办、助行的“六助”居家养老服务,为王奶奶这样的特殊困难家庭送去服务和温暖。社区专业养老机构为王奶奶一家建立了健康专档,社区专业护理员每周上门为母子两人提供助行、助浴、助医、助护等康复护理服务。
——孵化社团互助服务多渠道助推老有善助
为老服务除了需要专业机构,还需要大量人手。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团+互助服务”新模式,发动报到党员,组成关心关爱岗等“六岗”人员160余名。孵化社团老年社团30支、会员600余人。
通过“党旗红”引领“夕阳红”,孵化培育“拓荒牛”骨干成员50余名。推行“5060”照护“7080”互助机制,组建“上门探访养老组”、“巧手妈妈志愿组”、“健康体育服务组”等低龄长者志愿队伍为高龄长者开展生活困难互助服务,实现高龄长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社区网格员更是将窗口服务搬进家中,为有需要的老人直接提供残疾证办理、高龄津贴领取等“助办”业务,赢得老人们的普遍好评。
(图源/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
——科技赋能实时监测建立“全天候养老院”
社区联合社康、社会科技企业、专业养老机构、物业公司,建立“互联网信息监测+大数据智能分析”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实现“2+2+1”高效服务供给,即2个终端、2位医护人员、1部监测投屏,24小时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上门。
如果王奶奶和她的儿子有任何需求,按钮呼叫后,10分钟内社区就能及时响应、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从2018年开始,文竹园社区持续为失能、高龄、空巢老人开展“六助”帮扶服务辐射近1300余人,仅2022年就已提供上门送餐约5000人次,为卧床老人修剪脚趾、清理褥疮等300余人次。
本文原文来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