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加拿大汉学家王健:翻译中国诗词为何要“脚踏两条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加拿大汉学家王健:翻译中国诗词为何要“脚踏两条船”?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89559
2.
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2/21/AP67660279e4b05574960fddab.html
3.
http://www.wrsa.net/1000569/2024/04-17/content_42536794.htm
4.
https://www.haijiaoshi.com/archives/11629
5.
https://www.cssn.cn/qygbx/202403/t20240311_5737761.shtml
6.
https://www.chinanews.com.cn/m/gn/2024/04-16/10200078.shtml
7.
https://www.westlake.edu.cn/news_events/westlakenews/2024bkzs/202403/t20240327_38159.shtml
8.
https://www.ncpssd.cn/journal/details?gch=60068X
9.
https://projects.iq.harvard.edu/chinesecbdb/%E8%B3%87%E6%96%99%E4%BE%86%E6%BA%90

“我一直到大概18岁时,对中国仍算是一窍不通。”加拿大知名汉学家、翻译家王健教授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这样回忆起自己与中国文化的结缘之路。

这位出生于1940年的学者,如今已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和西蒙菲沙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涵盖文学文化研究与翻译、东亚语言与文化、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等。而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还要从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青少年时期说起。

从海军服役到汉学研究

王健教授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在海军服役期间,他被派往加州蒙特雷学习中文,这成为了他接触中国文化的第一步。退役后,他回到印第安纳大学继续深造,主修中文、辅修日文。在那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导师——柳亚子的儿子柳无忌。

“当时我不知道这一关系的重要性,后来才发现我很幸运。”王健教授回忆道。在柳无忌的指导下,他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并逐渐对中国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翻译中国诗词的挑战

在谈到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时,王健教授强调了“脚踏两条船”的重要性。“翻译诗词最难的是要‘脚踏两条船’。最好能够忠于原文的句子长短,尤其是词,不是诗。同时也不要违背原文的精神。”他说。

王健教授认为,翻译中国古诗词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意,还要保持诗歌的音韵美。他特别注重吟咏的方式,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人很喜欢用四言套语(俗话),或四言成语。不会用四言成语的话,简直无法说非常自然的中文。”他说。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流

在长期的汉学研究中,王健教授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着深刻的见解。“我欣赏中国文化的缘由之一,是对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当讨论某个复杂题目时,他会用一个四言成语把整个气氛全面抓住。这对说英文的美国人、加拿大人是很难的。”他说。

王健教授指出,中国人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比喻性的说法,而西方人则习惯于直接表达。“‘洋人’大概会觉得,你为何不直截了当地说、有话快说?”他说。这种文化差异在诗词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作为一位在加拿大和美国都有深厚学术背景的汉学家,王健教授一直致力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他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数码沟通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21世纪的中国人跟20世纪的中国人相比,思考方式已经改变。这要感谢互联网和数码沟通技术。而且现在中国年轻人跟外国人的联系、沟通更加频繁。沟通越多,就越没有所谓的‘玄秘’了。”他说。

王健教授还强调了文化互鉴的重要性。“中国人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用中文时一定要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不要认为这样做会改变自我认识,而要当作加强应付新环境的本事。”他说。

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

王健教授的学术生涯充满了跨文化交流的经历。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拿大驻华使馆任文化参赞,并曾任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在教学方面,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时,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教他们唱中国民歌、朗诵唐诗。

王健教授与夫人李盈教授(已故)合作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词,其中最著名的是《空鸟迹》一书,收录了王安石的130余首诗词。他们的翻译工作不仅丰富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王健教授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如果了解中国历史跟加拿大、美国历史的话,早晚会思考到殊途同归,因为任何社会要面对的现实都是大同小异的。有文化的人会承认殊途同归具有的价值性。”他说。

王健教授的学术生涯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不仅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也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做出了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