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春晚新歌背后的故事:一首歌,一段人生
王菲春晚新歌背后的故事:一首歌,一段人生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王菲以一首《世界赠予我的》再次感动了无数观众。然而,当她唱到副歌部分时,却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一幕让许多人感到困惑:是什么让这位一向以冷静、洒脱著称的天后,在舞台上如此动情?
原来,这背后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据媒体报道,王菲近期经历了巨大的家庭变故:她的父母和哥哥相继离世。母亲因病去世,哥哥在临终前还牵挂着妹妹,父亲的离世更是让这个曾经完整的家庭彻底破碎。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王菲独自承受着这份巨大的悲伤,而《世界赠予我的》这首歌,恰好触碰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世界赠予我的》由袁晶作词,曹正杰谱曲,是一首专门为春晚打造的特别单曲。这首歌的创作过程颇具戏剧性:词作者袁晶仅用一小时就完成了歌词的基本框架,随后与曹正杰经过多轮修改,最终呈现出这首温暖而诗意的作品。
曹正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为了确保旋律不会抢歌词的风头,他特意采用了“越简单越好”的创作原则。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处理方式,恰好与王菲清澈空灵的嗓音完美契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备受期待的作品,却在发布后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一些网友认为歌词过于平淡,缺乏深度,甚至有人指出其中存在多处病句。例如,“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这句歌词,就被指为逻辑不通,只是为了押韵而生硬拼凑。
但也有不少听众对这首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歌词采用了流畅的ABAB押韵形式,营造出了极好的节奏感。短句的停顿与恰到好处的留白,充分展现了歌词中的旷达人生态度,与王菲的嗓音相得益彰。
面对争议,创作者们展现出了难得的豁达。他们表示,音乐和歌词的审美标准极为主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被推崇还是被批评,这首歌都在音乐的多样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从1998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到2025年再次以一首新歌感动观众,王菲用她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人。她用自己的歌声、时尚品味、真性情,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正如她在《世界赠予我的》中所唱的那样:“有人要回望,有人要憧憬,借一朵白云,拍一张合影。”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她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这份坚持,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藏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