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技术:新兴医疗产业的未来之星
数字医疗技术:新兴医疗产业的未来之星
8K视频会议技术正在医疗领域掀起一场革命。通过超高清画质,医生可以清晰观察病灶细节,实现精准诊断。在云栖大会上展示的5G+8K远程医疗会诊中,患者的眼部细微症状通过8K摄像机实时传输至云端,并经由低延迟网络送达专家面前,实现高效、精准的远程诊疗。
这只是数字医疗技术变革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AI辅助诊断:医生的智能助手
AI技术已经在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在上海,一支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输入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AI就可给出诊断和下一步处理的辅助建议。
大模型可以“吃进”数千本医学教材,AI可以更精准地比对CT影像,集成视觉、触觉等传感器的智能监测床可以及时发出预警,快捷的病例搜索功能可以有效辅助医生作出判断……越来越多医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医疗+AI”成为趋势。
机器人手术:精准医疗的新选择
机器人手术系统通过微小切口实施手术,具有减少并发症、减少疼痛和失血、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在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中,外科医生只需在远程控制台前控制机器人设备,通过一些幅度很小但却精准的动作,就可以完成手术。
机器人手术使医生能够以比传统手术更精确、更灵活和更可控的方式实施多种类型的复杂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摄像头臂和一个连接有手术器械的机械臂。外科医生坐在手术台旁的控制中心(即控制台)前控制这些臂。外科医生可看到手术部位的放大高清 3D 视图。
可穿戴医疗设备:健康管理的革新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明显,居民支付能力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4-2017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 9.7亿元增长至 4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1%,而在2017-2021年,由48.9亿增长至143.7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9%。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可穿戴、智能化、便携性强、舒适性好、节省空间、自动检测等特点。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商业模式多样,包括向用户收费、向企业合作利润分成以及向医院、医生和科研机构收费等。
数字中医药: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转型
国家将用3-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AI等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全链条。在数字化辅助中医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文件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打造集预防、治疗、康复、个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数字中医药服务模式”,“鼓励研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智能电子病历、智能预诊随访等系统,提升中医药数据智能化采集能力”。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让就医更加便捷。文件提出“推进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促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举措,并鼓励建设具有示范性的智能化中药房、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提供云煎药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中医药服务。
针灸机器人、“中医CT”人体数字画像系统……数字技术已在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域“初显身手”。文件提出,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研发中医健康监测设备和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中医体质等中医数据采集记录,整合体检、疾控等数据,开展主动健康管理、个人健康画像、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卫生健康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数据应用示范研究。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不少挑战。AI医疗还面临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医疗数据安全保护等问题。机器人手术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尽管如此,数字医疗技术无疑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深远变革。它不仅能够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还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数字医疗技术必将成为推动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