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蛇年本命年:文化溯源与现代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蛇年本命年:文化溯源与现代解读

引用
中国科技网
8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10/content_284537.html
2.
https://www.sohu.com/a/840310910_122159092
3.
https://culture-travel.cctv.com/2025/01/22/ARTIC49rR5fik0twEvJ0w9mi250122.shtml
4.
https://www.sohu.com/a/842998230_122004014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052CLR05568PH9.html
6.
https://tt.jxnews.com.cn/news/2642004?app=jxtt
7.
http://wglj.gz.gov.cn/gkmlpt/content/10/10101/post_10101914.html
8.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27_5842801.shtml

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也是属蛇人的本命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命年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与十二生肖轮回相关,更承载着中国人对时间、命运的独特理解。那么,这个特殊的年份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看待呢?

01

蛇年新春,文旅活动提前上新

随着春节临近,全国各地纷纷提前布局文旅活动,为蛇年新春增添喜庆氛围。在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以“大同年·大不同”为主题的新年古都灯会已于2024年12月31日晚点亮,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北京游客田先生表示:“虽然还没到春节,但在大同古城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尤其是夜游大同城墙看花灯,舞蹈演出时恰逢漫天飞雪,真是意外的惊喜。”

文化和旅游部于1月7日至3月1日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推出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山西省更是推出民俗社火、冰雪度假、古建研学、温泉康养、冬景摄影等5个主题260余项冬季旅游活动及优惠措施。在运城,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早早发布了元旦、新春系列展演活动,数十场经典曲目演出将持续至正月十五。1月1日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专门增加了蛇年元素,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等演出受到观众欢迎。

02

本命年的文化溯源

本命年,顾名思义,代表着人的“本命”所在的一岁,在今人的语境里,它与时间序列上的“生肖年”有着密切关系,与自己属相对应的这一年,自然就是本命年。然而,要在古代的语境中寻找今天意义上的“本命年”,还是有不少参差的。

“本命”,本来指的是人出生那刻的时日,一般以天干地支来描述。在古人循环式的时间观念里,一定周期过后,属于本命的那一刻会重新来临。在古人心目中,生辰干支,不仅是一种时间的轮回,还扩散出许多其他的意涵,譬如方位地点、五行归属、星宿列张等等,这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暗示着某人冥冥之中的命运。

十二生肖陶俑。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这种观念之下,每个人都有着一颗本命辰星,斗转星移,人的盛衰枯荣亦因之而变。汉唐间的谶纬之书中,人与天之间仿佛形成了某种联系,星辰的推移影响人的祸福吉凶。“本命”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节点,包括本命年、本命月、本命日,有不少忌讳与讲究。

不过,禁忌归禁忌,在“君相不当言命,士大夫不当言风俗”的观念下,也有不少打破禁忌的例子。《新唐书》记载,唐代宗下葬,官员建议德宗护送的灵车应避开南面的正道,理由是“陛下本命在午”。德宗属马,故说本命在午,而在方位上,午对应着南方,故应避开。不过德宗拒绝了这一提议,道“安有枉灵驾而谋身利乎!”(《资治通鉴》)依然令灵车对着道路中间行进。宋仁宗的老师张士逊病卒,恰逢仁宗本命日,本应避忌,仁宗却念及师生之情,亲自前往吊唁。(《资治通鉴》)所谓“命在天,而造命者在君相”应如是。

本命日的讲究在明清已经不算太流行,本命年的提法却多了起来。本命年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严格来说,天干、地支完全相同的那一年才算做是本命,一个周期便是六十年。古人六十一岁(按照今天的习惯是六十岁),又称“元命”,以此为本命年,主要流行在唐宋。范成大有诗云:“岁复当生次,星临本命辰。四人同丙午,初度再庚寅。”(《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一岁的范成大已然致仕归乡,享受着闲适的晚年生活。本命年的他没有再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却始终不忘国事民生,是年作诗“长狄名犹记,沙随会若新”“贫人寒切骨,无地兼无锥”。

康熙帝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康熙大帝》

但是六十年未免太久,古代同时也流行着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的计算方法。以稼穑为业的汉民族,对四季轮回、时年轮转的认知也与农业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四个季节,十二月份,循循相续,诉说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断地交替。“十二”这个数字,似乎蕴藏着某种意义:十二时辰、十二月份,构成描述时间的重要序列。而隐喻着人们性格和命运的十二生肖附会在中国传统的干支计时法上,就有了生肖纪年法。这样,十二年正好是一个生肖轮回,也对应着人的生命周期。

青玉十二生肖。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代考据大师赵翼根据文献记载,得出过一个结论:“十二相属之起于后汉无疑也。”(《陔余丛考》)而随着出土文献的发现与研究,十二生肖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时代,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中所记的十二兽已经与干支顺序结合起来,与后来人们所说的十二生肖十分相似。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也有类似的说法。可以说,先秦时期就有了后来生肖系统的雏形。

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传统“本命”观念,在民间与十二生肖的计岁方式结合,最终成型为与今天相似的“本命年”习俗,要到清代。雍正四年(1726),雍正帝四十八岁,有人提出这一年是今上本命年,不宜动土。而在此之前的朝代,均没有将四十八岁视作“本命年”的例子。可以说,今天十二年为一周期“本命年”的概念,在清代以后才逐步定型。

03

科学看待本命年

虽然本命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其所谓的“凶险”却并无科学依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本命年的感受更多源于心理暗示。例如,人们在本命年可能会因为传统观念而对生活中的困难更加敏感,这种心理预期可能影响他们对事件顺利与否的感知。

面对本命年,我们既不必过分迷信,也不应完全摒弃传统。穿红色衣物、佩戴吉祥物等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平安与幸福的渴望,这些行为本身虽无科学依据,却能提供心理安慰。正如一位属蛇的朋友所说:“穿红内衣更多是一种心理暗示,让自己在这一年里多一份信心和期待。”

2025年作为蛇年,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本命年,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份。它既是双春年,又是闰六月之年,这种罕见的天文现象为这一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无论你是相信传统习俗,还是更倾向于科学理性,都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这个特别的年份。与其纠结于所谓的“运势”,不如将注意力放在实现个人目标、享受生活乐趣上。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蛇年,让我们一起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挑战,把握每一次机遇。记住,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太岁”,而是我们自己的努力与坚持。所以,属蛇的朋友们,不要被“本命年”的标签所束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