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成就业新宠!百万级人才缺口待填补
新能源行业成就业新宠!百万级人才缺口待填补
2025年,新能源行业正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的最新研究显示,随着全国各地竞逐新质生产力,相关人才需求呈指数级爆发。预计到2035年,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缺口就将达到103万,电力装备领域更是高达909万。这一轮人才需求的爆发,正在为求职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能源汽车行业:百万级人才缺口待填补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排头兵,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迫切。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预计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高达103万。其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尤为突出,占总缺口的80%,相当于82.4万人,而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工作原理和内部构造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传统汽修工转型面临较大困难。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车企内部或电池供应商手中,进一步加剧了专业维修人才的稀缺性。
从薪资水平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人才收入颇为可观。刚入门的新手维修工月薪约在5K-6K元,拥有1-2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月薪可达8K-12K元,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月薪更是能达到15K以上。
除了维修技师,新能源汽车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还催生了大量跨学科人才需求。车载系统研发、算法工程师、工艺工程师、“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研发等岗位需求激增。这些岗位普遍薪酬较高,本科毕业生近三成月薪在2万元以上,硕博士学历人才的薪资则更高。
多领域联动:电力装备、低空经济齐头并进
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限于汽车领域。在电力装备领域,预计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909万。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新能源并网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风电运维人才的需求量最大,约占总需求量的50%以上。据统计,风电运维工程师月薪在8K-12K元,光伏系统工程师月薪在10K-20K元,储能软件工程师月薪更是高达20K-35K元。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年的热度比肩新能源车。目前,国内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仅22.5万人,行业缺口达100万;此外还有约350万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需求。这些新兴岗位的薪资待遇从八千元到两三万元不等。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新能源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德勤发布的《2023年新能源行业投资并购交易分析及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新能源行业投资并购已披露交易金额达2885.8亿元人民币,交易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然而,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和扩张并存的现象,企业正在围绕“降本增效”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市场、新模式。
以动力电池产业链为例,2023年交易金额达1613.6亿人民币,尽管同比下降28%,但交易数量保持稳定。行业头部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逐步完成向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材料的延伸与布局,同时加大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新能源行业也出现了人才过剩的迹象。小红书用户分享的经验指出,过去几年行业人才过剩现象开始显现,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失业人群可能会持续增加。这表明,尽管行业整体前景向好,但求职者也需要谨慎选择,关注行业动态,提升自身竞争力。
职业发展:从基层到管理层的进阶之路
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发展的路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为例,她的职业经历展现了在新能源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陶琳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媒体行业,在武汉电视台和央视积累了近十年的工作经验。随后,她先后在百度和人人网担任政府公关和对外事务相关工作。2014年,她加入特斯拉,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出色的职业能力,逐步晋升为特斯拉全球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公共关系和市场与品牌等业务。
陶琳的职业发展路径表明,新能源行业不仅为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具备跨领域经验的管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于求职者而言,既需要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也要注重积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总体来看,新能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尽管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新能源行业都在呼唤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对于求职者而言,把握这一轮就业风口,需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