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绞股蓝:从“小草”到亿元产业的蝶变之路
平利绞股蓝:从“小草”到亿元产业的蝶变之路
平利绞股蓝,这种被誉为“神仙草”的植物,正在秦巴深处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书写着一个从“小草”到大产业的传奇故事。
天赐良缘:独特的地理环境
平利县地处秦岭南麓,这里降水丰富、温度适宜,81.87%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平利成为绞股蓝的黄金产区。
绞股蓝属于草质藤本植物,富含绞股蓝皂苷、绞股蓝多糖和有机硒等营养物质。由于生长在富硒带,平利绞股蓝不仅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还具有消炎解毒、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这些独特的品质,为平利绞股蓝赢得了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荣誉。
科技赋能: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把控
为了充分发挥平利绞股蓝的富硒优势,平利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队伍,针对绞股蓝的采摘特点和丰收期管理要点,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和加工,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上门指导,确保产品质量。
在种植技术上,平利县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受污染耕地保护利用等生态农业技术,为生产高品质绞股蓝茶提供清洁的产地环境。同时,将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有机结合,推动绞股蓝茶现代化产业园建设。
产业崛起:从“一棵草”到亿元产业
在平利县兴强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忙着加工制作绞股蓝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开发出绞股蓝茶、超微粉、饮料、面条等新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公司负责人余新强说。
从1988年种下四分地绞股蓝开始,余新强在30多年的时间里,将家乡的“一棵草”发展成为带动周边4个镇11个村1100多户村民发家致富的大产业。
目前,平利县种植绞股蓝5万亩,建成绞股蓝系列生产线35条,有实体店铺200余家、电商500余家,年产绞股蓝干茶6500吨、产值达7亿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县1.5万余户村民种植绞股蓝,并带动3万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品牌引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平利绞股蓝的品牌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平利县先后实施了“陕西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陕西省商标品牌示范站建设”和“专利转化”等项目,成功培育绞股蓝优势企业3家、示范企业1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23家。
2022年8月,平利绞股蓝以86.26的品牌声誉值,在“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前100位”中排名第八,成为唯一入选前10名的陕西中药材品牌。
创新驱动:科技助力产业升级
在科技创新方面,平利县紧紧抓住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机遇,相继建成“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等5个“国字号”平台,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
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冉龙海带领团队在一次散发茯茶实验中,从32株金花菌中发现了8株耐硒菌株。“金花菌具有较强的有机硒转化富集能力。这意味着有机会通过耐硒菌株提升富硒茯茶中有机硒的溶出率,进而进一步放大富硒产业优势。”冉龙海说。
展望未来: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平利绞股蓝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平利县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秦须牌平利绞股蓝茶品牌展示展销中心、体验馆,开展线上线下品牌整合营销。参加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茶博会、丝博会、杨凌农高会、中国茶业科技年会等展销活动,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茶产品远销中东、中亚等地的十余个国家。
平利县委书记杨军表示,通过做大茶基地、做优茶园区、做精茶加工,平利已建成标准化茶园20万亩、绞股蓝产业园5万亩,2024年全县茶产品产量超过2万吨,综合产值58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从“小草”到大产业,从深山到世界,平利绞股蓝正在用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书写着一个产业振兴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