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音乐训练能让人受益终生
纽约时报:音乐训练能让人受益终生
如果一个孩子在三四岁时就开始上音乐课,他学到的不仅是听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这两种能力是可以向学习能力转变的。
当儿童学习演奏乐器时,他们一系列的听觉能力会得到加强。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这种训练可以使人终生受益,至少对于那些继续从事音乐的人士来说情况如此。
然而童年时期的音乐课程可能会使大脑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使在课程结束多年以后依然存在。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录制了大学生的听觉脑干反应——也就是说,测量他们的脑电波,记录其对复杂声音的反应。
曾经在童年时期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的反应更强烈——在被测试时,他们的大脑能够从复杂的声音中更好地甄别出关键的要素,比如音调。即使有的人中断学习音乐很多年也是如此。
事实证明,对声音的细微变化的感知能力,不仅对正在学习说话和识字的儿童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耳朵渐背的老人也很关键。
研究人员发现当音乐家年纪渐长时,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听力损失。但是老年音乐家仍然具备着相应的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这有助于他们在喧嚣的环境中听懂别人的讲话。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从一个不同的的角度探讨了音景问题,他们研究绝对音感或者是完美音感背后的遗传学原理。
“我们试图解答的最首要的问题是,人类基因组中的哪些变量会使一个人更有可能拥有绝对音感。”她说。“随后我们会提出进一步的假设:通过早期音乐训练,这些遗传方面的变量确实能够使一个人拥有绝对音感。”
事实证明,几乎每个拥有绝对音感的人都在童年时期接受过音乐训练。
亚历桑德拉·帕博瑞-克拉克是克劳斯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候选人,也是今年发表的一份关于听觉工作记忆和音乐的论文的作者之一。小时候她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目标是想成为在音乐会上演奏的钢琴家。
“如果一个孩子在三四岁时就开始上音乐课,他学到的不仅是听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这两种能力是可以向学习能力转变的。”她说。
乐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千差万别,每个家庭需要弄明白真正吸引他们孩子的乐器是什么,而对这个家庭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案又是什么,因为学习音乐,很大一部分目的应该是追求身心愉悦和精益求精。
孩子应该在演奏和学习时乐在其中,父母应该关心音乐本身,而不是关注其效果。
“我们希望音乐可以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而不是一定要:‘我们想要你有更好的认知能力,所以让你学音乐,’”帕博瑞-克拉克说。“音乐是伟大的,音乐是美妙的,音乐是社会的,让人们尽情享受音乐本身吧。”
本文原文来自《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