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陕西非遗保护:文化传承的“活态”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陕西非遗保护:文化传承的“活态”实践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0687308_121955537
2.
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dfdt/202410/t20241025_528346.html
3.
http://sn.people.com.cn/n2/2024/0711/c186331-40908561.html
4.
https://www.xiangmusq.com/article-list/QGZ202403110005
5.
http://m.cnwest.com/bwyc/a/2025/01/24/22965134.html
6.
http://m.cnwest.com/szyw/a/2025/01/17/22954160.html
7.
https://www.sxggwhy.com/news/detail?id=6699c4972e882f185adbc919
8.
http://www.fybhfzw.com/ggtz/305.html
9.
https://wtlj.abazhou.gov.cn/abzwhtylyj/c101879/202408/4fc182d9ea664747b59a2cb149eac15d.shtml
10.
http://www.sxbb.gov.cn/site-sxdjgl/yearlyReport_view/261940

近年来,陕西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25年,陕西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全国第一。这些成果的背后,是陕西省不断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创新传承方式、培育传承人才的持续努力。

01

政策引领: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陕西省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建立了完善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明确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和权利义务。

要成为陕西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长期从事非遗传承实践,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艺;在该项目领域具有代表性并获得广泛认可;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传承人享有开展传播活动、选择传承对象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保存相关实物资料,配合非遗调查工作。

在传承单位认定方面,陕西省要求申请单位必须成立5年以上,持续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保护单位需要建立稳定的传承人队伍和传承体系,才能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单位”称号。

02

创新实践: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在政策引领下,陕西省各地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以榆林市为例,当地通过建设非遗展示馆和非遗小剧场,打造非遗活态传承新空间。

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有12处活态技艺坊,非遗传承人在这里展示石雕、枣木雕、剪纸、柳编、泥塑等传统技艺。馆内通过单独展柜、实体模型、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陕北民歌博物馆则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展示方式。博物馆设计了360度大型环幕空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赶牲灵》等经典民歌,感受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

03

成果丰硕:非遗保护助力文化传承

在政策支持和创新实践的双重驱动下,陕西省非遗保护工作硕果累累。目前,陕西已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名,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10万项,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

非遗保护不仅停留在文化传承层面,更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例如,黎锦成为带动当地黎族群众就业增收的“幸福锦”,羌年则助推文化生态旅游和乡村特色旅游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

展望未来,陕西省将继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文化自信的有力诠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