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人民币汇率能否稳住?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人民币汇率能否稳住?
2023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这一政策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和作用机制入手,分析此次政策调整的背景、目的及市场影响,并结合专家观点,展望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
什么是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外汇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存放的外汇存款占其吸收的外汇存款的比率。通过调整这一比率,中央银行可以有效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金融机构的外汇信贷扩张能力,进而影响汇率。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目的
此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出台,正值人民币汇率承压之际。202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3关口,创下逾一年新低。2025年初,中美利差走阔至3个百分点左右,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破7.3关口,触及2023年9月以来新低。
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表示,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能够有效释放美元流动性,对部分炒作人民币贬值的极端情绪起到节制作用。此举旨在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稳定市场预期。
市场反应与政策效果
政策出台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企稳迹象。1月10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走强。1月17日早间,人民币汇率一举升破7.33,盘中触及7.3226,较前日反弹91点。1月20日隔夜,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涨至7.27上方,日内上涨将近800点。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央行进一步降息面临着净息差和汇率内外部双重约束。但只要经济有需要,政策该出手时就会出手。央行副行长宣昌能也表示,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也会兼顾内外均衡。
未来展望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市场普遍预期仍面临一定挑战。高盛北亚及中国利率、外汇策略师孙璐表示,当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所高估,虽然一系列刺激政策有助于稳定信心,但能否对冲美国政策的影响仍待观望。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在2025年一季度将面临贬值压力。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在2025年对华加征关税政策正式落地之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或延 续“上有顶、下有底”的底线管理思路,预计USDCNY总体上保持在7.10-7.35的波动区间内震荡。新一 轮贸易摩擦或推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渐进突破这一区间,且波动率也将较2024年扩大。从2025年的基 准情形看,贸易摩擦压力下USDCNY波动上限或触及7.40-7.50区间。
国信证券则认为,人民币汇率短期或将先升后稳,2025年存在一定压力,中长期仍将维持双向波动。近期“特朗普2.0”导致美债利率上行,中美利差走阔,同时美元指数上冲,带来一定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历史经验的启示
回顾历史,中国曾多次通过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汇率波动。例如,2003年,中国通过特别国债方式向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补充资本金。2009年,中央汇金公司通过外汇储备向工行、中行注资。这些历史案例表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应对汇率波动的重要政策工具。
结语
总体来看,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重要举措。虽然短期内政策效果显现,但人民币汇率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央行将继续在宽货币与稳汇率之间寻求平衡,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以维护经济的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