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至19只,专家详解如何选择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至19只,专家详解如何选择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至19只,市场反应如何?
近期,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不断扩容,从13只增至19只,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这些产品分为进取型和稳健型两种收益模式,最低保证利率在0%至3%之间,实际结算利率均高于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可达5.7%。无论是保守稳健还是平衡型投资者,都能找到合适的产品进行养老规划。专家建议,越早参与缴费,配置权益资产越多,长期回报更可观。
政策利好不断,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向全国。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产品供给、购买流程、领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在产品供给方面,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除了原有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此次新增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品种。其中,新增的三类产品均为低风险、收益稳的产品,有利于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购买流程也得到简化。通知取消了线上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录音录像”要求,便于参加人“一站式”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金融机构还将根据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和年龄等特点,推荐适当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并鼓励开展默认投资服务。
在领取方式上,除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情形外,新增了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提前领取情形。领取方式也更加灵活,参加人可以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并可进行变更。
市场反应:开户热、缴存冷
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受到广泛关注,但市场反应呈现出“开户热、缴存冷”的特点。据统计,截至11月底,已有7279万人参加了个人养老金。然而,实际缴存情况并不理想。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个人养老金产品收益率低于投资者预期,账户内可投资的产品丰富度不足,具体到一家银行后投资者能选择的产品更少,以及账户封闭期较长、流动性差等因素导致。
专家解读:年金险产品占据“C位”
在各类个人养老金产品中,年金险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当前已有25家保险机构推出了168款保险产品,其中年金保险产品高达90款,占比达53%。
年金险产品为何如此受欢迎?业内人士介绍,年金险具有确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投保人可以选择一次性或按期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则在投保人达到约定年龄后定期给付养老金,直到投保人去世或合同期满。这种“按年给付”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理财路径,确保退休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以某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为例,一位35岁的女性投保,每年支付12000元保费,2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根据设定,她将在55岁时开始领取养老金,首年可领取8886元,之后每年按3%的比例递增,直到88岁共计领取512988元。这种长达34年的保证领取,让投保人无论何时都能安心享受退休生活,避免了经济上的不安。
除了传统固定收益的年金险产品,保险公司还推出了分红型和万能型年金保险产品。分红型年金保险产品在保险期内可享受分红收益,但保证收益以上的部分不确定。万能型年金保险产品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账户分配比例,选择稳健或进取型账户。
如何选择适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面对多样化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专家建议,应从自身养老需求出发,根据自身投资理财能力、风险偏好以及可投资资金等因素,做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产品配置。
一般来说,养老基金和养老理财具有一定风险,但收益可能更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群;特定养老储蓄受存款保险保护,国债由国家信用支撑,风险极低,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养老保险则应重点考察其保障水平。
对于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群体,可以选择一些权益类的产品来博取更高的收益率。而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国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同时几乎无风险。
结语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有望成为更多人实现财富增值和养老规划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