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的10个生活习惯
提高免疫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防线。除了注意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也可以迅速提高免疫力。本文将从《免疫力》一书中摘选一些能立刻实践的调整生活习惯的小技巧,为大家的免疫系统保驾护航。
想象愉快的画面
提高NK细胞的活性,提升免疫力,想象愉快的画面就很有用。
当一个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大脑会受到刺激,快乐分泌多巴胺提高免疫力;悲伤分解成肾上腺素,降低NK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力。
如果觉得不舒服,找一个舒适的姿势,想象自己自己正在沙滩上面对一望无垠的大海,全身放松。
另外,表扬在提高免疫力方面,也有肉眼可见的效果。
提高睡眠质量
激素的分泌量与免疫细胞的活性都有周期变化,会时多时少或时高时低。例如,人在起床沐浴阳光10多个小时后,大脑中的松果体(大脑腺体)就会分泌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帮助我们自然入睡,并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NK细胞的活性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早上9点左右以及傍晚5点左右其活性最强。从晚上9点开始变弱,入睡时会进一步变弱。因此在本该睡觉的时候如果到处活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比如引发感冒、身体疲劳等后果。提高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免疫力,而提高免疫力反过来也能改善睡眠质量,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哈哈大笑,哪怕假笑也管用
要想提升NK细胞的活性,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每天笑1小时”。不一定要真的因为有趣才发笑,假笑也同样管用。只要露出笑容,大脑就会产生错觉,激活NK细胞。
由此可知,每天看1小时左右的搞笑节目,为自己创造一个哈哈大笑的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笑过头就适得其反了。
适度释放压力
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交感神经会占据主导,使人长时间处于烦躁、焦虑、忧虑和疲劳的状态,难以切换成副交感神经的模式。如果交感神经紧绷的状态一直得不到缓解,能够杀死癌细胞的淋巴细胞也会显著减少。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事认真、待人客气的人更容易积累压力。建议大家卸下“好人”的面具,适度释放压力。
稍微有点脏的环境反而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总是抓到什么都往嘴里塞,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要伸出舌头舔一舔。大人难免嫌脏,不让孩子靠近,或者把玩具擦拭干净。但孩子的这种行为也许是“构建免疫力”的本能所致。
因为组成肠道菌群的细菌是在出生后的18个月至3年内固定下来的,不过即便错过了这一时期,接触不同的细菌也有助于壮大肠道菌群。把各种东西放进嘴里,这里舔舔那里舔舔,就能摄入各种细菌,激活肠道菌群。另外孩子在出生后,周围的大人必然会抱孩子,各种细菌便会在此过程中转移到孩子身上,因此与大人的接触对孩子很有益处。等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了,不妨让他们多接触稍微有点脏的环境,比如出门玩到浑身是泥,这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排便通畅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的上班族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其症状是频繁腹泻或便秘。
要想缓解便秘,不妨多吃富含低聚糖和膳食纤维的香蕉,以及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纳豆和秋葵等黏性食物。这样不知不觉中就能改善肠道环境,免疫力也会随之提升。
细嚼慢咽有助于抗氧化
最理想的咀嚼次数是3050次,但每吃一口都要数次数不免太过麻烦。你可以将“嘴中已无嚼感”“食物已成糊状”作为3050次的判断标准。
细嚼慢咽还能向大脑的饱腹中枢发出信号,让人产生“吃饱了”的感觉,抑制人的食欲,从而有助于减肥。而且,唾液中含有唾液腺激素,能够促进皮肤细胞分裂增殖、维持皮肤弹性。
另外,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杀灭口腔病菌、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
除此以外,咀嚼还能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促进神经活动,改善大脑功能,让人保持心神安定。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用餐,并留出一段空腹时间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用餐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激活肠胃功能。另外,每天留出一段空腹时间也会让我们更健康。空腹时,人的肚子会“咕咕”作响,这是胃肠在剧烈收缩,提醒我们“可以吃东西了”。听到这种信号以后再吃饭,肠胃就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让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
最好留出10小时以上的空腹时间。如果晚上8点吃晚饭,在第二天早上6点之前就不要吃任何东西了。肠胃尤其容易在睡眠期间强烈收缩,清理“战场”。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新的营养物质进入体内,构成细胞的成分就会被回收再利用,肠道等部位的细胞也更容易再生,从而防止肠道老化。
癌细胞怕热,要有意识地提高基础体温
免疫系统在体温较高时更为活跃。我们感冒的时候会发高烧,但这并不是感冒本身造成的,而是免疫细胞为了抵抗进入体内的病毒增强了活性。发烧正是身体在对抗病毒的信号。据说体温升高1℃,免疫力会提升30%。因此,感冒发烧时最好不要随便吃退烧药,安安静静地休养才是明智之举。
癌细胞和引起感冒的病毒一样,在人体体温升高时很难生长繁殖。而且当体温上升到39℃以上时,癌细胞就会死亡。从体温的角度来看,基础体温高于36.5℃的人拥有更不容易罹患癌症的体质。
当体温介于35~36℃之间时,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最快。因此,平均基础体温低于36℃的人更容易患癌。基础体温低会导致免疫力持续低下,因此手脚冰凉、怕冷的人要格外小心。
要想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基础体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泡澡。每天一次,将泡澡的水温控制在38℃左右,可以多泡一会儿,由内而外逐渐提升体温。注意水温过高容易让人头晕眼花,效果反而不佳,请务必用温水慢慢把身子泡暖。
另外,在寒冷的季节外出时,不妨在腹部贴上暖宝宝保暖。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提升体温,提高免疫力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从而提高免疫力。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的效果最好。每天运动20~30分钟即可,贵在坚持。
适度运动还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实验证明,10分钟的慢跑或运动量与之相当的快走可以激活大脑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