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中国“龙王”董枝明:恐龙化石传奇的一生
悼念中国“龙王”董枝明:恐龙化石传奇的一生
10月20日,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恐龙研究专家董枝明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这位被誉为“恐龙先生”和“恐龙王”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恐龙化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古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董枝明1937年出生于山东威海,自幼对古生物充满浓厚兴趣。1962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并师从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成为享誉全球的古生物学者。他的足迹遍布全球,从中国的自贡、禄丰到加拿大的北极地区,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探索的身影。
作为全球为恐龙命名最多的人,董枝明共命名了40余种恐龙,这一成就堪称古生物学界的传奇。他在云南省禄丰县发现的禄丰龙、在四川省自贡市发现的李氏蜀龙等,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明星恐龙。他参与的《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课题,荣获了“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全国古生物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董枝明不仅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还为古生物学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为自贡恐龙博物馆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并在野外考察时带教新人。他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主持了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如“中国-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为中国恐龙研究走向世界起到了“拓荒者”的铺垫作用。
在科普教育方面,董枝明以其专业的学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无数“小恐龙迷”启蒙。他出版了多部科普著作,如《恐龙的故事》《中国恐龙动物群》及《亚洲恐龙》,并在多个博物馆举办科普讲座,深受青少年喜爱。
董枝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科研成果上,更在于他为古生物学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他推动建立了多个重要的恐龙博物馆,如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这些机构不仅成为科研重地,也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董枝明与河源也有着“不解之缘”。1999年7月,河源第一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董枝明带着学生吕君昌先生受邀前来鉴定,并参与和指导野外发掘工作。这次发掘的化石经研究被确定为窃蛋龙类新属新种,极大地提升了河源恐龙的学术影响力。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董枝明多次参与和支持河源的恐龙化石保护和研究工作,鉴定了巨龙类恐龙椎体,主持了“2005·河源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为恐龙化石保护与研究作出了贡献。
董枝明先生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古生物学的历史长河中。他的执着、勤奋和对科学的热爱,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古生物学者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