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人体实验成功!马斯克再创科技奇迹
Neuralink人体实验成功!马斯克再创科技奇迹
近日,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在脑机接口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该公司已成功为第二名人类患者植入脑机接口设备,标志着这项革命性技术正加速迈向商业化应用。
人体实验接连成功
据马斯克透露,Neuralink的第二例人体植入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患者大脑中的400个电极工作正常,设备运转良好。这一进展紧随首例患者的成功案例之后,进一步验证了Neuralink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首例植入Neuralink芯片的患者Noland Arbaugh已经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进步。在接受植入手术后,他仅靠意念就能控制电脑光标、上网、玩游戏,甚至下国际象棋。Noland表示:“如果你们都能看到光标移动,没错,那就是我(在操作),这很酷对吧?”
技术细节与创新
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设备采用侵入式技术路线,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与首例患者植入不到100根电极相比,第二例患者植入了多达400个电极,显著提升了信号采集和处理能力。
为了降低植入物脱落的风险,Neuralink正在优化手术策略,包括更精细地雕刻头骨表面以减小植入物下方的间隙。同时,公司正在开发改进型设备,目标是通过精确放置植入线路,将数据传输带宽翻倍。
未来愿景:实现“心灵感应”
马斯克对Neuralink的未来充满雄心勃勃的设想。他表示,公司的短期目标是帮助神经元受损的人恢复身体功能,而长期愿景则更为宏大——实现人类与AI的共生。
Neuralink计划推出两款革命性产品。第一款名为“心灵感应”(Telepathy),旨在帮助患者通过思考控制电脑或手机。第二款产品是一种类似智能手表的大脑护理设备,通过植入大脑的微小电极重写电信号,帮助人们更高效地使用大脑。
马斯克预测,未来几年内,植入Neuralink的人将能够实现超越职业游戏玩家的反应速度。目前,设备的通信速率为8比特/秒,预计5年内可提升至1M比特/秒,远超人类打字或说话的速度。
国内发展:从“追赶”到“并跑”
在国内,脑机接口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清华大学与宣武医院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该技术采用近场无线供电和信号传输,无需电池,且电极放置在大脑硬膜外,不会破坏神经组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也完成了多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一位因车祸导致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在手术半年后已能通过脑信号抓握勺子进食和喝水;另一位患者则实现了用意念控制轮椅出门购物。
技术路线之争:侵入式vs非侵入式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主要有三种路线: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侵入式技术如Neuralink的方案,能进行高通量、高质量的神经信号采集,但风险较高;非侵入式技术风险低但信号精度有限;半侵入式则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专家指出,不同技术路线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在医疗康复、神经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瘫痪患者、中风患者等群体带来新的希望。
展望未来:脑机接口的广阔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机接口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从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到增强人类认知能力,再到实现与AI的共生,这项技术的潜力令人兴奋。
马斯克表示,Neuralink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十年内让数亿人受益于这项技术。虽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接连成功的人体实验已经为这一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改变医疗领域,还可能重塑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开启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随着更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加入,这一领域的进步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
Neuralink脑机接口设备示意图
Neuralink手术机器人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