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BBC揭秘:死后人体如何分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BBC揭秘:死后人体如何分解?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85194
2.
https://www.sohu.com/a/852787140_12179871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3A03S9V00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9%A1%9E%E5%B1%8D%E9%AB%94%E8%99%95%E7%90%86
5.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buzz/2024/11/15/693109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B8%E4%BD%93%E7%8E%B0%E8%B1%A1
7.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98093
8.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information/d694bf03-db9e-4040-92ab-cffa9de5f573
9.
http://www.96lou.com/adult-1665.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93%E7%B2%BE%E7%AE%A1%E5%88%87%E9%99%A4%E6%9C%AF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E%A2%E7%81%AB%E8%9F%B2

在BBC的一期特别节目中,科学家莫·科斯坦帝揭示了人体分解的神秘过程。这一自然现象不仅涉及复杂的生物学机制,还蕴含着不同文化对死亡的独特理解。

01

死亡瞬间:肌肉松弛与体液释放

当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人体首先经历的是全面的肌肉松弛。这种松弛不仅限于外在的肌肉,还包括控制括约肌的肌肉,这可能导致失禁现象。同时,眼耳口鼻等感官部位也可能有体液流出。这些看似不雅的现象,实则是生命自然终结的必然过程。

紧接着,人体内的酶开始发挥作用,对缺氧的组织进行初步的"自我消化"。与此同时,体温开始以每小时1.5度的速度逐渐下降。这一阶段,人体仿佛在进行最后的自我清理,为后续的分解过程做准备。

02

尸斑与尸僵:死亡后的第一夜

数小时后,血液开始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汇集,导致背部皮肤呈现紫色或更深的颜色,这种现象被称为"尸斑"。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能量分子ATP,肌肉逐渐变得僵硬,这一过程被称为"尸僵"。尸僵通常从眼部、面部等小肌肉群开始,逐渐蔓延至颈部和四肢。

大约一天到一天半后,尸僵会逐渐消退,身体重新变得柔软。此时,尸体通常已被安置在太平间,等待后续的处理。随着温度降至与环境一致,尸体完成最后的冷却过程。

03

腐败与分解:微生物的盛宴

死亡4天到10天后,人体进入"腐败"阶段。这一时期,体内细菌大量繁殖,开始分解组织,并释放出甲烷、氨等气体,导致尸体膨胀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皮肤颜色也会逐渐变深。

10天到20天后,尸体进入最终的分解阶段。此时,皮肤呈现黑色,尸体进一步膨胀并释放体液,散发出更强烈的恶臭。如果没有外界干预,遗体最终会完全分解,回归自然。

04

微生物与昆虫:自然界的清道夫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和昆虫扮演了重要角色。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重新归还到生物圈中。而昆虫则在尸体上建立复杂的生态系统,从微生物到原生动物,再到肉眼可见的幼虫,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05

文化的视角:不同的告别方式

面对这一自然规律,不同文化展现出各异的应对方式。例如,印度教徒和一些佛教徒倾向于火葬,认为这有助于灵魂的解脱;而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则坚持土葬,强调对尸体的尊重;在西藏等地区,天葬是一种常见习俗,让秃鹰等食腐动物处理尸体,体现了"布施"的精神。

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不同理解。有的文化将其视为轮回的开始,有的则视其为灵魂升天的起点,还有的将其看作是回归大地的最后旅程。

通过BBC的镜头,我们得以一窥人体分解这一神秘而自然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科学现象,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生命课题。正如一位临终关怀护士所说:"了解这些过程,能帮助我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当我们直面死亡,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