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攀登攻略:如何规划一次完美的高山峰之旅?
珠峰攀登攻略:如何规划一次完美的高山峰之旅?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之巅,吸引着无数登山者前来挑战。然而,攀登这座高峰并非易事,除了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体能外,合适的装备也是成功登顶的关键。下面。Cnpp小编将详细介绍攀登珠穆朗玛峰所需的各项装备,包括保暖衣物、登山装备、睡袋和帐篷、食物和水、防晒用品、急救药品、导航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专业向导与团队等,为勇敢的登山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十大装备有哪些
一、保暖衣物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气温极低,尤其是在高海拔区域,气温更是会骤降至零下几十摄氏度。因此,保暖衣物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衣物包括 羽绒服 、防寒内衣、 抓绒衣 、 冲锋衣 等,它们能够有效地阻挡寒风,保持身体温度。同时,帽子、手套和围巾等配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够防止热量从头部、手部等部位散失。
二、登山装备
登山装备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核心装备,包括 登山鞋 、冰爪、 登山杖 、 安全带 、 头盔 、 护目镜 等。登山鞋要具备优良的防滑、保暖和支撑性能,冰爪则是攀登冰川和雪坡的必备工具。登山杖能够减轻腿部负担,提高行走稳定性。安全带和头盔则用于保护登山者在绳索操作中的安全。护目镜则能防止雪盲和紫外线伤害。
三、 睡袋 和 帐篷
在珠穆朗玛峰的高海拔营地,温度极低,风力强劲。因此,高质量的睡袋和帐篷是保障登山者夜间休息和保暖的重要装备。睡袋要具备足够的保暖性能,以抵御夜晚的严寒。帐篷则要具备防风、防雨、保暖等功能,确保登山者在帐篷内能够安然入睡。
四、食物和水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水分。因此,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是至关重要的。食物要选择高热量、易携带、易消化的食品,如 压缩饼干 、 坚果 、 巧克力 等。水则要注意携带足够的量,并定期补充。同时,为了应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还可以携带一些 电解质饮料 和 维生素片 来补充能量和营养。
五、防晒用品
珠穆朗玛峰地区紫外线辐射强烈,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对皮肤造成严重伤害。因此,登山者需要携带 防晒霜 、 太阳镜 、 遮阳帽 等防晒用品来保护皮肤和眼睛。这些用品要具备足够的防晒指数和防水性能,以确保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能有效保护登山者。
六、急救药品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高原反应、冻伤、擦伤等。因此,携带一些急救药品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药品通常包括止痛药、消炎药、抗生素、高原反应药物、 创可贴 等。同时,登山者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自救或救助他人。
七、导航工具
在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复杂地形中,导航工具是登山者不可或缺的装备。这些工具通常包括GPS定位仪、 指南针 、地图等。它们能够帮助登山者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避免迷路或走错路线。在选择导航工具时,要注意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八、通讯设备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通讯设备是登山者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工具。这些设备通常包括 手机 、 对讲机 、卫星电话等。它们能够帮助登山者及时获取天气预报、救援信息等重要信息,并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取得联系。
九、照明工具
在珠穆朗玛峰的夜晚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照明工具是登山者的重要装备。这些工具通常包括 头灯 、 手电筒 等。它们能够帮助登山者在黑暗中行走和寻找路线,避免摔倒或迷路。在选择照明工具时,要注意其亮度、续航时间和防水性能,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十、专业向导与团队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团队协作才能确保安全。专业向导通常具有丰富的登山经验和技能,能够帮助登山者制定合适的路线和计划,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指导和帮助。而团队协作则能够增强登山者的信心和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珠峰攀登路线
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高度让您可以欣赏到周围群山的壮丽景色,例如昆布冰瀑。这里还配备了必要的设施,是徒步前往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游客的绝佳休息场所。
珠峰大本营基本信息
以下是每个徒步旅行者都应该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营地的一些基本事实:
- 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 5,364 米(17,598 英尺),是世界上最高的徒步旅行目的地之一。
- 每年春季登山季节的 2-3 个月里,营地都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
- 数百名登山者、向导、搬运工聚集于此,在登山旺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登山村。
- 最近的城市是卢卡拉,大约徒步8至12天后到达大本营。
- 大本营为登山者提供帐篷、食物、通讯设施等必需品。
珠穆朗玛峰位于哪里?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尼泊尔和西藏边境。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位于山脚下尼泊尔的昆布地区。
珠穆朗玛峰是如何形成的?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就了如今雄伟的山峰。首次成功登顶是在 1953 年
珠峰攀登经验分享
“登顶的那一刻,我感到很坦然,在此之前,我达成我此行的目标——把航拍机带到8000米以上的海拔起飞!”5月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2021级户外运动方向硕士研究生周千龙从西藏返回武汉,结束了为期45天的珠穆朗玛峰攀登之旅。
周千龙是湖北襄阳人,今年24岁,他既是登山者,也是一位高山摄影师。接触高山摄影不到6年,他就做到了极少数摄影师才能做到的事——拍摄珠峰攀登全过程。
登山者们经过绒布冰川。
登山者们在海拔8800米以上攀爬。
周千龙登顶珠峰。
登山者们夜间攀爬的场景。
海拔5800米的珠峰营地。
高山摄影师初始负重,比普通登山者多10公斤
对登山爱好者而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登山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站上地球之巅是无数登山者毕生的梦想。
周千龙为了完成拍摄,除常规登山工具外,还携带单反相机、无人机、360度全景摄像机等多种摄影器材,初始负重比普通登山者多10公斤,每攀登一步,会比其他人消耗更多的体能。
“登山要尽量减少负重。每到一个营地,向导就询问我,是否需要把设备卸下来,我回答‘还能往上背’,最终航拍无人机被带到了8300米。”周千龙回忆,越往上爬,空气中氧含量越低,负重攀爬难度增大,为保证攀登安全,他在攀登时,必须将部分设备存放在营地。此次珠峰攀登,在海拔8300米的营地,周千龙成功起飞无人机至8800米,记录下壮丽而珍贵的珠峰影像:阳光下的珠峰一片晶莹闪烁。那一刻,他为自己感到自豪。
在极限摄影界有一句调侃的话:纪录片《荒野求生》里,冒险家贝尔很牛,但比贝尔更牛的是他的摄影团队。珠峰摄影同理。那么,在攀登珠峰的同时进行摄影,具体要面临哪些困难呢?
“对于珠峰摄影师来说,攀爬是最为基本的动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何鹏飞介绍,摄影师在保证自己的攀爬安全之外,还要选择拍摄角度,一来可能因为拍摄做出较为危险的动作,二来为了抓拍镜头,摄影师得和攀登者间隔一定距离,往前或者往后走十米甚至百米去完成一张照片,需要反复多次,体能消耗很大。
此外,操控摄影设备极易暴露手指,在大风低温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冻伤。极低温环境锂电池容易亏电,摄影师还要留心摄影器材的工作状态,保证携带的设备有持续工作的能力。
“能爬又能拍”是努力和幸运
5月21日上午10时20分,周千龙成功从北坡登顶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同一天,珠峰南坡“希拉里台阶”处遭遇拥堵,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人身亡。
在商业化的模式下,攀登珠峰的门槛逐渐降低。在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南坡,存在数量不少的户外公司为游客提供珠峰登山保障服务。
“无论是在尼泊尔还是在中国,在请向导之外,登顶珠峰还需要一定的准入门槛。”周千龙介绍,以我国珠峰北侧攀登为例,在申请攀登世界最高峰之前,要分别不止一次完成5000米级、6000米级、7000米级雪山的攀登,还要有8000米级雪山的攀登经验,能够成功登顶这些高度山峰,登山者的体力、耐力、毅力等才算“达标”。
周千龙大二接触摄影,大四前后,开始尝试攀爬5000米级雪山,首次攀爬的是四姑娘山第三峰,这是一座5000米级的“入门级”雪山,但由于经验不足加上天气不好,他没能成功登顶。不久后,他带着摄像机出发,顺利登顶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
作为普通在校学生,周千龙并没有充足的登山经费,但得益于高山摄影师的身份,他能获得比普通登山爱好者更多的攀登机会,三年时间里,他多次登顶海拔7000米以上高峰,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
带着摄影任务登山,能见证绝大多数人无法亲临的壮美山河,对于“能爬又能拍”的周千龙而言,这是努力和幸运。
“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当地人也是如此。在低海拔地区运动表现很强的人,在高海拔地区就不一定能有好表现。”周千龙说,在平原地区,他的运动表现并不是最优的,但是他坚持高强度的训练和持续性的高海拔活动,使得高反适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表现之一是在高海拔地区入睡顺利,这对于高山摄影师来说很重要:睡得好就会有力气攀登和拍摄,工作顺利就不焦虑,晚间继续好眠,如此进入正向循环。
种下攀登的种子,传承热情的火焰
作为登山界的“黄埔军校”,中国地质大学有着攀登珠峰的璀璨历史,培养出6000多名登山人才。
在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多条线路中,北坡曾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天险”“死亡之路”。1960年,中国地质大学校友王富洲与登山队员们一起,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为世界登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75年,在测量珠峰高程的行动中,王富洲再次随队出征,帮助中国登山队顺利完成登顶。这次登顶不仅测得珠峰高度,还在当年搭人梯的第二阶梯岩壁上架起了一道近6米高的金属梯。在那以后,各国登山者来到此处,都会借助这架金属梯登上原本异常险峻的垂直岩壁。
2012年开始,地大发起并开始实施“7+2”登山科考活动,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南、北两极极点,历时4年7个月,“7+2”登山科考计划圆满完成,成为世界上首支由在校师生组队实现这一壮举的大学登山队,创造了中国高校体育运动史上的传奇。
何鹏飞是周千龙的师兄,是地大“7+2”登山科考计划的参与者,曾成功登顶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何鹏飞和周千龙共同的老师董范,在2012年5月19日,和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师生陈晨、德庆欧珠和次仁旦达一同从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