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字人文助力文化遗产管理:从“探元计划”看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字人文助力文化遗产管理:从“探元计划”看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tanyuan.qq.com/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7/526260.shtm
3.
https://www.sohu.com/a/834931912_455313
4.
https://sz.chinadaily.com.cn/a/202407/01/WS66825c42a3107cd55d269604.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3A02S0Y00
6.
http://www.ce.cn/cysc/tech/gd2012/202411/22/t20241122_39211774.shtml
7.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1021/8458.html
8.
https://www.c114.com.cn/news/80/a1269794.html
9.
https://www.tisi.org/30361/
10.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8/t20240805_3766322.html

2024年6月,以“中华文化+科技创新”为方向的“腾讯探元计划2023”正式收官。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共征集了315个创新方案,遴选出20家优秀创新主体,并支持云冈石窟、西安城墙、三星堆博物馆、张掖大佛寺、保利艺术博物馆5大场景技术解决方案共建落地。

在这些创新实践中,数字人文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西安城墙的保护中,兰州大学团队利用缪子成像技术,成功找出了城墙的病害处。这项技术通过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缪子粒子,能够穿透厚重的墙体,准确识别内部结构的异常,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

三星堆博物馆则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文旅项目体验升级方案。该方案致力于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游客通过数字技术融入三星堆文明,沉浸式地体验古蜀文化。同时,西安城墙新春灯会场景结合文化虚拟IP和场景化适配,实现个性化诗歌生成,让游客能够沉浸式感受盛唐文化与诗词魅力。

在张掖大佛寺,通过“光场重建”技术和智能解耦,实现了高度逼真的数字人角色。这个数字IP不仅具有文化内核,还能与游客进行内容互动,真正“活”起来。而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先进的“光场裸眼3D技术”被用来重现圆明园海晏堂盛景。这项技术无需穿戴设备,就能实现多人同时观看裸眼3D效果,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展示和体验,更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宫博物院自1998年成立资料信息中心以来,先后开通官方网站、成立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并于2019年上线“数字文物库”。这些数字化成果不仅服务于文物保护和研究,更实现了文物资源的社会共享,不断扩大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用计算机技术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影像。经过不断的技术迭代,最终确立了数字化成果是为了共享,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传播的理念。如今,敦煌研究院已经建立了从研究到产业化的一条龙链条。

数字孪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在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中,北京移动创新融合现代通信网络与数字技术,打造了“5G+城市数字孪生协同监测体系”。该体系通过5G双专网实时采集各类传感器数据,实现全天候监测和预防性保护。自启用以来,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实时保护范围显著拓宽至原来的六倍,人力成本降低近40%。

在张掖大佛寺,通过“光场重建”技术实现高度逼真的数字人角色,用技术重现丝路辉煌。而保利艺术博物馆则利用“光场裸眼3D技术”重现圆明园海晏堂盛景,实现多人同时观看裸眼3D效果,结合数字化内容及投影延展,让历史文物及场景重现,复原圆明园昔日盛况。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海量、多源、异构的文化遗产数据资源提供了知识体系组织和可视化表达服务的新范式。通过这些创新实践,传统文化资源在业态、空间、时间上得到了拓展,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特征。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所说,数字人文让我们有机会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的文化遗产,以更高效的方式挖掘知识的深层价值。

“探元计划2023”通过搭建多方共建平台,推动优秀技术与文化场景的共创落地,不仅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新的科技动力,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人文技术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得以永续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