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胸痛伴ST段抬高就一定是心梗吗?这个病因 一周后公布诊断结果和治疗
病例分析|胸痛伴ST段抬高就一定是心梗吗?这个病因 一周后公布诊断结果和治疗
胸痛伴ST段抬高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被认为是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然而,本文将通过一个病例分析,揭示胸痛伴ST段抬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肌梗死,还有其他可能的病因需要考虑。
病例信息
患者,男,40岁,因“胸痛3小时”之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3小时前在劳动时出现胸骨后中下段压榨性疼痛,性质为闷痛,范围约半个手掌大小,伴有喉咙紧缩感,向双侧肩部、下颌部放射,患者停止劳动休息,持续约1小时自觉症状有所缓解,未予以重视。1小时前因进食后再次发作胸痛,性质同前,程度较前明显加重,伴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有胸闷、呼吸困难,持续不缓解,无濒死感。遂就诊于我科门诊,行心电图检查示V2~V5导联ST段抬高0.1~0.2mV,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遂立即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顿服。发病以来,食欲、精神、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曾经查空腹血糖2次,为7.0mmol/L左右,未予任何治疗。
个人史:吸烟史20年,每日平均10支。余无特殊。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T 36.7℃,P 102次/分,R 26次/分,BP 100/68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颈软,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两下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2次/分,律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膨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 12.49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2%。
- 肌钙蛋白10ng/ml,心肌酶谱:CK181U/L,CK-MB 15.6U/L。
-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阳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
- 心电图:窦性心律,V2
V5导联ST段抬高0.10.2mV(图1)。
图1 入院心电图
- 心脏彩超: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范围。
- 胸部CT:双下肺局部肺组织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增厚,心包积液。
- 此后多次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均正常。
处理分析
诊疗经过:入院后诊断患者胸痛待查,其中最致命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能除外。遂急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中段肌桥,锐缘支粗大,见肌桥,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未见狭窄。
简单梳理一下患者病史:
患者中年男性,因间断胸痛3小时之主诉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2V5导联ST段抬高0.10.2mV。肌钙蛋白、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内。首先考虑心梗,行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狭窄。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导致患者胸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呢?
继续完善相关检查,自身免疫全套、风湿系列、肿瘤标志物等结果均为阴性。因患者支原体抗体IgM、IgG为阳性。给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给予地尔硫草解痉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后复查胸部CT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较前明显减少。复查心电图示大致正常。
看到这里,我们最终确诊该患者为感染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冠状动脉肌桥。那么,临床上究竟应如何鉴别心包炎和心肌梗死呢?遇到急性心包炎应如何第一时间诊治呢?
1. 定义:急性心包炎是心包发生的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两层膜,对心脏起到固定和保护屏障的作用,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脏层紧贴心脏,比较柔软,壁层比较坚韧。可同时合并心肌炎、心内膜炎,也可作为唯一心脏病损而出现,病程通常在6周内。据统计,急性心包炎占以胸痛入院患者的0.1% ,占急诊胸痛患者的5%[1]。引起心包炎的病因复杂,常继发于全身疾病,临床上主要为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等。
2.典型特征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心电图ST段抬高,若缺乏心包摩擦音、心包叩击音等典型征象,加之活动时出现的心前区剧痛、伴左肩背部放射痛的表现,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如进行溶栓等治疗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总结与讨论
本病例提示我们,胸痛伴ST段抬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肌梗死,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病因,如急性心包炎。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避免误诊和不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