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赵匡胤的“荒年养兵”政策:利弊几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赵匡胤的“荒年养兵”政策:利弊几何?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10147962_121157800/?pvid=000115_3w_a
2.
https://m.sohu.com/a/810147962_121157800/?pvid=000115_3w_a&scm=10008.1553_13-1553_13-8003_8003.0-0.10021.0
3.
http://www.sohu.com/a/796512919_121631192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AE%8B
5.
http://m.751com.cn/wap/wenxue/lunwen_37125_2.html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34350280425865248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E%8B%E6%9C%9D%E5%90%9B%E4%B8%BB%E5%88%97%E8%A1%A8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
9.
http://m.751com.cn/wap/wenxue/lunwen_37125_3.html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这位开国皇帝不仅是一位军事天才,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深知武人干政的危险,因此推行了一系列重文抑武的政策。其中,“荒年养兵”政策便是他稳定政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01

政策背景与动机

北宋建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形势。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社会秩序亟待恢复。赵匡胤深刻认识到,武人势力的强大是政权稳定的最大威胁。因此,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将兵权收归中央,同时推行募兵制,取代了传统的征兵制。

“荒年养兵”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岁饥年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这表明,他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民变,维护社会秩序。

02

政策实施细节

“荒年养兵”政策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招募对象:主要针对荒年饥民,尤其是北方灾荒地区的流民。

  2. 实施范围:政策主要在农业不发达的北方地区推行,而江南等农业发达地区则较少实施。

  3. 士兵待遇:入伍后,士兵及其家庭由国家赡养,当兵成为一种职业选择。

  4. 军队用途:招募的士兵一部分补充禁军,另一部分则编入厢军,专门承担劳役工作。

03

政策影响:利弊分析

短期效果: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荒年养兵”政策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社会稳定:通过招募饥民为兵,有效防止了荒年民变的发生。正如赵匡胤所言,“凶岁饥年有叛民而无叛兵”,这一政策确实起到了预防社会动荡的作用。

  2. 减轻农民负担:募兵制的推行,使得农民不再需要承担兵役,专注于农业生产。据《宋史》记载,这一政策使“农民免受‘征战之苦’和‘戍边之苦’,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 促进经济发展:厢军承担了大量劳役工作,减轻了普通民众的徭役负担,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宋太祖曾下诏:“寻常别无差徭,只以春初修河,盖是与民防患。”这表明,通过厢军制度,普通民众的生产时间得到了充分保障。

长期影响:军队素质下降与财政负担加重

然而,这一政策在长期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 军队素质下降:由于大量招募饥民和流民,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宋史》记载:“今之卒伍例非劲健,必也少有材力,自己别营衣食,安肯涅墨而就拘哉?”这说明,入伍的士兵多为老弱病残,整体战斗力不高。

  2. 财政负担加重:庞大的军队规模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期“养兵之费,十居其七”,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0%之多。

  3. 军纪松弛: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军队中开始出现纪律松弛的现象。《长编》记载:“禁军骄惰,不任战阵,遇敌即北。”这直接导致了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

04

历史评价与启示

对于“荒年养兵”政策,后世评价褒贬不一。总体来看,这一政策在北宋初期确实起到了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正如南宋学者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言:“太祖之法,养兵以备盗,非养盗以资兵也。后世循习,遂为冗费,而兵益弱,盗益炽。”这表明,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后世执行不当,导致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这一政策的实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原则: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更要兼顾长远发展。赵匡胤的“荒年养兵”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其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在稳定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解决眼前问题,又要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