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玫瑾:从0岁到18岁,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建立健全人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玫瑾:从0岁到18岁,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建立健全人格?

引用
搜狐
15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6699556_121124723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1449
3.
https://www.sohu.com/a/759134331_121106869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82019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L1HQGE05566KOW.html
6.
https://www.sohu.com/a/854678589_121948389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1A0A5XD00
8.
https://post.smzdm.com/p/a7porv85/
9.
https://www.sohu.com/a/810734903_783355
1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OD0T2T0548L352.html
11.
https://www.sohu.com/a/787787896_121424754
12.
https://www.ieducase.com/article/4312.html
13.
https://www.mofaxuetang.cn/
14.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615348/7.html?p2=104175%3Fp2%3D104175
1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2/13/79121996_1135559892.shtml

“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这是著名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的专家,她发现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其幼年的养育方式。因此,她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育儿理论,将孩子的成长分为三个关键阶段:0-3岁的情感抚养期、3-12岁的性格抚养期以及青春期的选择权教育期。

01

0-3岁: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

李玫瑾教授指出,0-3岁是孩子与家人建立一对一依恋关系的时期,这种依恋会不断积累至12岁。依恋是情感的起源,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愉悦;难过时,只有依恋对象出现,幼儿才会感到安慰。依恋得到满足时,人会非常放松;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就会非常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这样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伤害家长的行为,不用问,这样的孩子大多在12岁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养育长大的,情感联系并没有形成。”

源于美国的“哭声免疫法”曾一度风靡全球,很多中国年轻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闹时不能马上抱起,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避免养成哭闹的习惯。但李玫瑾教授对此表示反对。她说,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无能期,儿童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此时,家长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长期得不到安抚的孩子,他们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

比如,生活中有不少“路怒族”“键盘侠”,殊不知,他们“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恰恰源于父母的粗放式养育,在一岁以内自己的各种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李玫瑾教授建议,喂养孩子要放在怀里,养育者的气味会让孩子感到温暖,食物、熟悉的气味会让孩子感受到舒服和快乐,有利于依恋关系的建立。

02

3-12岁:规矩建立与性格塑造期

爱是一种营养,但不是全部。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这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李玫瑾教授提出了几个关键年龄段的教育重点:

  • 三岁时,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 四岁时,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
  • 五岁时,家长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
  • 六岁时,孩子要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3岁左右,孩子的哭闹已不是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求。那么如何制止孩子无理的哭闹?李玫瑾教授建议采用“冷处理”方式:

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手机、不能看动画片而在家里哭闹,家长应该把孩子抱进卧室,一对一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哭闹。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长可以起身离开去拿一个热毛巾给孩子擦擦脸,让孩子体会到对他的爱。待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如果妈妈想看手机,爸爸不给妈妈,妈妈就像你刚刚那样哭闹,好吗?你已经长大了,有什么需求可以说出来,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李玫瑾提醒家长们,要做到“四个不要”:

  • 不要骂孩子
  • 不要打孩子
  • 不要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
  • 不要离开孩子

“对于哭闹中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大道理仿佛耳边的噪音;同样的,若把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反思,相当于关禁闭,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李玫瑾教授强调,要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父母的想法,与孩子建立民主的沟通模式。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中学不爱学习,在课堂上坐不住,东张西望的,很是影响学习成绩。”李玫瑾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从小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等祖辈长大的。这是因为,老人的生活没有节奏和规律。“一会儿给孩子吃个红薯,一会儿带孩子去邻居家串串门儿,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早年的没有节奏的养育会让人在成年后对自己缺乏控制力。

如何让四岁上下的孩子开始懂得等待和忍耐,从而培养自律意识?李玫瑾教授建议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

选择一个轻松的周末,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商场里去挑选玩具。孩子挑好后,家长可以说:“这玩具超出我们的计划,你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为什么去上班吗?30天才发一次工资,家里买所有东西都需要计划,你这个玩具要120元,但是按照妈妈的预算计划,我们只能买100元的玩具。如果今天买回家,我们下星期的菜钱就没有了。”“如果妈妈这个礼拜辛苦工作加加班,下周末就可以把这个玩具买回家了!”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提要求:因为要加班,你要早点上床睡觉,要乖乖吃饭,收拾自己的玩具……延迟满足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03

青春期:选择权与独立性的培养期

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形成独立意识,这时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其选择权和独立性。李玫瑾教授强调,家长应该将孩子视为朋友,尊重其意见和选择。同时,她还提出了青春期需要重点培养的7种能力:

  1. 独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理,包括基本生活技能,如洗衣、整理房间、做饭等
  2. 抗挫能力:教会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3. 自律能力: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4. 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内驱力
  5. 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6. 情绪管理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7. 社交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李玫瑾教授特别提醒,14岁后要严格约束5种行为,否则可能毁掉孩子一生:

  • 缺乏自律:自由散漫,无法自我约束
  • 沉迷网络:过度依赖虚拟世界
  • 早恋:过早陷入情感纠葛
  • 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
  • 暴力倾向:攻击性行为

“教育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点燃火焰。”李玫瑾教授引用柏拉图的话,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而非外在强制。通过科学的育儿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她所说:“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为孩子打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