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认识大肠癌,“肠”享安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认识大肠癌,“肠”享安宁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42644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此了解大肠癌的相关知识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肿瘤的定义、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常见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肿瘤?

肿瘤(tumour)是指人类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协同作用下,细胞不受机体控制的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根据其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大多数不会恶变,很少复发,生长缓慢,对机体影响较小。而恶性肿瘤则不受机体控制自主性生长、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趋势,并且癌细胞可将这种特性传递给它的子细胞。

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人数在所有癌症中高居第二,死亡人数排名第四。

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机体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因素归因危险度占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少体力活动有关;约20%的大肠癌归因危险度则与个体遗传背景相关。因此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大肠癌常见症状

  1. 大便性状改变:便血、粘液便、形状改变;
  2.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
  3. 排便费力:有排便感、无大便解出、里急后重感;
  4. 腹痛:持续性隐痛不适、腹胀感、腹部肿块;
  5. 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

其中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症状,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会被误诊为痔疮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发现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时,一定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肛门指检,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和诊断等。

大肠癌的治疗

  1. 药物治疗:使用化学药物、靶向药物、免疫制剂等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治疗方式;
  2. 放射治疗: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如电子、光子等,对肿瘤细胞的DNA分子进行放射线照射破坏的治疗;
  3. 手术治疗:利用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存在或潜在转移的淋巴脂肪组织等的手段;
  4. 其他治疗:包括中医中药等治疗辅助增强患者体质,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治疗。

大肠癌的预防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早期诊断比例仅为5-10%,约60%-7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其实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一般需要5-10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是可以早期治愈的。因此,开展人群大肠癌筛查能有效发现大肠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五年生存率。

  1. 病因预防: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高脂肪高蛋白、精细、腌炸、烟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食用;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控制体重和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最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主要以肠道息肉为主,因此提倡定期复查肠镜,及早发现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及早治疗,预防癌变。建议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从50开始首次筛查,高风险人群从40岁开始首次筛查。
  3. 高危人群,积极检查:高危人群包括①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肥胖者;②本人患过大肠腺瘤;③本人患过溃疡型结肠炎;④本人患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妇科、乳腺);⑤直系亲属中有2人以上,或一个<50岁患肠癌;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成员;⑦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

总之,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家庭成员健康的呵护者,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防控大肠癌,共享健康生活,携手“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