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教你理性追星:从盲目到理性的引导之道
思政课教师教你理性追星:从盲目到理性的引导之道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堂专业课上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学生们排起长队,争先恐后地请老师在教材上签名,场面宛如一场小型“追星”活动。这位被学生“追捧”的老师,正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张有光教授,他不仅是授课教师,更是学生们手中教材的主编。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师生间浓厚的情感,更折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星”文化。
当前青少年追星现状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追星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调查,初中生追星比例高达39.73%,其中偶像和音乐领域最受追捧。然而,追星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星,将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在应援、购买周边等行为上;另一部分则能理性对待,将明星作为学习的榜样,从中汲取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在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北航张有光教授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张教授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他选择从智能手机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点,追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创新的演变历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
如何引导理性追星
识别盲目追星行为:盲目追星往往表现为过度消费、忽视学业、盲目模仿等。例如,有些学生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偶像的专辑、周边,甚至逃课参加粉丝活动。这些行为显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将追星热情转化为正能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偶像的优秀品质,如勤奋、坚持、创新等,并鼓励他们将这些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例如,当学生崇拜一位歌手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歌手在音乐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其外表或 popularity。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课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真正的“明星”不仅仅是娱乐领域的艺人,更包括在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通过介绍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价值观。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偶像的行为和言论保持理性判断,不盲目追随。正如调查结果显示,89.93%的初中生在面对偶像的言论和行为时,能够做到“视情况而定,正确的支持,错误的反对”。
结语
理性追星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还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偶像崇拜,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通过科学的引导,我们可以让追星从一种简单的粉丝行为,转变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