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助力突破寿命极限:150岁不是梦?
AI技术助力突破寿命极限:150岁不是梦?
2025年伊始,一则重磅消息震惊科技界:OpenAI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向生物技术初创公司Retro Biosciences追加投资,计划筹集10亿美元,目标直指“为健康的人类增加10年寿命”。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科技大佬对延年益寿的渴望,更标志着AI在医疗健康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AI助力抗衰老研究突破
在抗衰老研究领域,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医学进步。以干细胞研究为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林元龙预测,未来人可以活到150-200岁。他指出,干细胞治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干细胞替换衰老细胞,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延缓衰老进程。
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拜耳旗下BlueRock Therapeutics公司的Bemdaneprocel疗法已进入临床III期试验。这种干细胞疗法通过将人多能干细胞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再移植到患者大脑,有望从根本上治愈帕金森病。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疗效可维持终身。
在癫痫治疗领域,Neurona Therapeutics公司的NRTX-1001细胞产品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该疗法通过移植人多能干细胞分化得到的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纠正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失衡,为难治性癫痫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大数据与AI融合推动健康管理智能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如何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上,多个项目聚焦老年认知障碍、衰弱肌少症等老年人健康问题,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疾病早筛早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维纳斯精灵——宫颈无创精准AI辅助诊断系统”项目,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实现了无创、精准的宫颈病变“即视即诊”。该项目已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搜集了3000例数据,未来将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提升诊断精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推出的智能主检辅助系统,基于近4年的40余万份体检报告数据,实现了体检结论的智能化书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缓解了主检医师匮乏的现状。
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未来趋势
百图生科联合创始人兼CEO刘维表示,生命科学AI化已成为确定性趋势。该公司最新发布的xTrimo V3大模型已扩展至2100亿参数,覆盖蛋白质、DNA、RNA等七大生命科学主流模态,能够解决更多前沿未知问题。
与传统AI制药公司不同,百图生科更侧重于利用大模型和生成式AI解决行业现有数据和模拟软件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该公司已服务全球300多家用户,实现超过20亿美元的订单总价值,客户涵盖跨国药企、大型CRO、明星创业公司等。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AI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道德,如何实现技术的普惠性等。
然而,正如多位专家所预测的那样,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AI化将是大势所趋。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为人类突破寿命极限提供更强大的支持,150岁或许真的不再是梦想。
结语
从OpenAI创始人的巨额投资,到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抗衰老研究,从干细胞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到生命科学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AI助力突破寿命极限的前景令人振奋。正如百图生科CEO刘维所说:“生命科学大模型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需要面向未来,面向终极,为下一代药物或者生物公司提前做好AI能力上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