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的财富管理新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长寿时代的财富管理新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人类寿命持续增长,长寿时代已悄然来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预期寿命在2019年至2021年间下降了1.8岁至71.4岁,但这一数字仍远高于上世纪中期的水平。从更长期的趋势来看,人类平均寿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中国,这一趋势更为显著:从2015年到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8.2岁,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80岁大关。
这一变化不仅带来了人口结构的深刻调整,更对传统的财富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在长寿时代,如何做好财富管理,实现财务安全,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传统财富管理面临三大挑战
长寿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三段式人生模式面临重大调整。过去,人们通常在退休后依靠储蓄和养老金生活10-20年,而现在,这一时间可能延长至30年甚至更久。这种变化给个人财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财富积累周期延长:更长的寿命意味着需要为退休后的生活准备更多的资金。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一个普通人退休后每月需要约3000-5000元的生活费用,如果退休生活持续30年,那么至少需要准备108万-180万元的养老资金。
投资风险增加: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实现保值增值,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健康支出压力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保健支出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平均每人患有3.1种疾病。这无疑将进一步加重个人的财务负担。
金融机构创新应对,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
面对长寿时代带来的挑战,金融机构纷纷加快创新步伐,推出了一系列新型财富管理工具和服务。
银行:打造一体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率先推出了“养老账本”等创新产品。通过“一个账户、一套产品、一个账本、一套服务、一支队伍、一个报告”的“六大支撑”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同时,银行还通过实地调研养老社区,发布《养老社区白皮书》,为客户提供客观真实的养老社区信息。
券商:发力ETF赛道,推动财富管理转型
2024年是ETF在中国诞生的第20个年头,也是券商在ETF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据统计,2024年新发行ETF总规模达到1217.31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20%。各大券商不仅在产品创新上展开激烈竞争,还通过数字化赋能、投顾服务升级等方式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例如,平安证券启动了“ETF夏季巅峰赛”,打造全方位ETF服务生态;海通证券则通过70多场ETF系列直播,覆盖超450万客户。
保险: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泰康保险集团等保险公司则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将保险支付与医养服务相结合,打造了“长寿、健康、富足”三大闭环。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养老资金问题,还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养老服务,开创了养老金融的新模式。
多方联动,构建可持续养老体系
面对长寿时代的挑战,仅靠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企业、科技界需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体系。
政策层面: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养老金为第三支柱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其中,第三支柱的建设尤为关键。目前,我国养老筹资总量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社科院研究显示,到2035年我国养老金可能耗尽,因此亟需加快第三支柱建设步伐。
企业层面:创新商业模式
企业需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长寿时代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泰康保险集团的实践表明,通过将虚拟的保险支付体系与实体的医养服务体系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养老筹资问题。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对长寿、健康、富足的需求,也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养老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应对长寿时代的挑战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健康管理的智能化、个性化,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科技创新还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结语:共同构建美好未来
长寿时代的到来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通过个人、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富足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财富管理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