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地图助力自动驾驶安全升级
高精地图助力自动驾驶安全升级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支撑,其精度可达厘米级,能够提供丰富的道路信息。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提高了车辆的定位精度和环境感知能力,还优化了路径规划,为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的“千里眼”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其核心作用在于提供厘米级的精准定位和丰富的道路信息。与传统导航地图相比,高精地图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全面的数据覆盖和更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提供道路形状、坡度、曲率等静态信息,还能实时更新交通状况、施工信息等动态数据。
高精地图通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设备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和融合,形成三维实景模型。这种高精度、高维度的地图信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精确的环境感知支持,使其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做出高效决策。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近年来,高精地图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以四维图新为例,该公司发布了NI In Car系列智驾产品矩阵,包括基于地平线征程6E/M的行泊一体中算力智驾方案、城市NOA智驾方案等。这些方案基于四维图新全栈自研的软硬件平台化能力,主打极致性价比,适用于不同价位的车型市场。
百度地图则在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推出了AI原生数据生产平台(AIGD)。该平台采用行业首个地图生成大模型,通过构建轻量化图像BEV辅助结果,实现了端到端车道网络生成。这一创新使得地图制图成本降低了95%,显著提升了地图的全流程制作技术。
行深智能自研的三维全景激光扫描仪P100,高度集成、轻量化的数采利器,主要用于高密度三维点云和高分辨率全景照片的实景采集,它具备如下优势:
多面航空铝合金材料,对测量传感器进行刚体固连,具备超长耐磨稳定结构,无需因结构变化导致外参变换导致扫描精度下降。
双头激光器,实现横向和纵向扫描,满足多样场景需求。
4路高清相机,实现三维实景照片级快速还原。
内部具有惯性单元,可支持手持,背负,车载多种方式。
集成UB系列GNSS接收机,可实时提供RTK解算数据。
支持多种作业模式:1)纯北斗模式定位建图;2)基于GPS、GLONASS、北斗等方式融合定位建图;3)无卫星信号建图。
应用落地:从试点到规模化
目前,高精地图已在多个城市开展试点应用。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六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
2024年1月17日,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包括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在实际应用中,高精地图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不仅能提供详尽的道路信息、交通标志、障碍物位置等关键数据,还是自动驾驶系统实现精准定位、路径规划及决策控制的重要基石。例如,在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中,高精地图能够提供精确的道路边界信息,减少误报率,实现更可靠的车道识别,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高精地图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数据采集成本高昂,需要投入数据采集车、多样化采集设备和专业测绘员。其次是数据存储和处理复杂,需要采集大量静态和动态数据。此外,高精地图需要高频更新维护,静态数据需季度更新,准静态数据需天级更新,动态数据需分钟级更新,实时数据则需秒级更新。
为应对这些挑战,行业正在探索多种解决方案。例如,采用差异化更新策略,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采取不同的更新频率。同时,通过自研高效数据采集设备和优化算法,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未来展望:向智能化迈进
随着技术进步,高精地图将更加高效和普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提高地图精度
- AI深度学习:优化算法以降低更新成本并提升处理效率
- 云平台支持:利用云计算实现实时更新与存储优化
高精地图不仅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还能显著增强传统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高精地图将为智能交通领域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