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5亿年前的生物大谋杀:谁是真凶?
揭秘2.5亿年前的生物大谋杀:谁是真凶?
2024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亚东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揭示了2.52亿年前那场导致地球上超过90%生命消亡的生物大灭绝背后的真相。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地球历史的认知,更为应对当前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叠纪末的“大谋杀”
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态灾难,其规模之大,远超过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事件。根据化石记录,这次灭绝事件导致海洋中约96%的物种、陆地上约70%的脊椎动物以及大量昆虫种类消失。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次大灭绝与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爆发有关。火山活动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形成以及海洋酸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这场生态浩劫。
然而,孙亚东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牙形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模式模拟,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巨型厄尔尼诺效应在这场灭绝事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巨型厄尔尼诺:真正的“幕后黑手”
厄尔尼诺现象是现代人熟知的一种气候现象,它通常表现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水异常增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但在二叠纪末期,这种现象的规模和强度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研究团队发现,在二叠纪末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度梯度显著下降。这种变化与现代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异常极为相似,但规模要大得多。
这种巨型厄尔尼诺效应导致了持续的大范围炎热干旱,随后是短促的突然降水。这样的极端气候条件使得任何物种都难以适应,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从历史到现实:气候变化的警示
孙亚东教授的研究发现,野火频发、珊瑚死亡和森林退化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时期都曾发生过。这些现象与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23年到2024年,全球多地出现野火,美国、加拿大等国都遭受了严重的火灾影响。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热浪、洪水和飓风等,这些都与二叠纪末期的气候异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现在大家关注少,是因为目前发生的规模较小,将这些短时灾难分开来看,似乎意识不到其危害性。但年际气候变率增强与背景气候态变暖叠加的复合效应将造成毁灭性的结果,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就是前车之鉴。”孙亚东教授警告说。
太阳伴星假说:另一种可能性
除了厄尔尼诺效应,另一种关于生物大灭绝的假说也值得关注——太阳伴星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太阳可能有一颗伴星,这颗伴星每2600万年接近地球一次,扰动大量小行星和彗星,增加撞击风险,从而引发生物灭绝事件。
虽然这一假说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地球历史的新视角: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不仅受到地球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的深远影响。
结语
孙亚东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2.52亿年前那场生物大灭绝的真相,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气候变化的威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它曾经几乎摧毁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未来也可能再次发生。正如孙亚东教授所说:“所有物种都有它们的极限。”面对气候变化,人类需要更加谨慎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