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烩菜:吃掉秦桧的快感!
山西大烩菜:吃掉秦桧的快感!
在山西五寨,有一道菜,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相传南宋时期,奸臣秦桧陷害岳飞,百姓们为了表达愤慨,将各种食材烩在一起,象征“食其肉、饮其血”。这道菜,就是流传至今的山西大烩菜。
从“炸桧菜”到大烩菜:一段传奇的诞生
据史料记载,五寨大烩菜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相传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时任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张抗金,也被秦桧诬陷,最终被贬回中原老家。
在朱敦儒六十寿辰之际,从京城传来岳飞被害的噩耗。朱敦儒悲愤交加,吩咐家厨做了一道名为“炸桧菜”的便菜招待宾客。这道菜实际上是将各种食材烩在一起,一人一碗。一位宾客即兴作打油诗:“秦桧奸贼实在坏,掌握朝政专了权。祸国殃民害岳飞,寿筵变成‘炸桧菜’。”
这个故事很快传入民间。当时五寨已被金兵占领,百姓们对秦桧的愤恨之情与日俱增。他们纷纷做起“炸桧菜”,以表达对奸臣的痛恨。公元1279年元灭宋后,五寨人将吃“炸桧菜”的习俗延续下来,逐渐演变为“大烩菜”。
五寨大烩菜:选料考究,工艺精湛
五寨大烩菜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除了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更离不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选的食材。
五寨大烩菜的主要食材包括猪肉、豆腐、土豆粉条、茴子白等。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却都经过精心挑选:
- 猪肉选用当地农家纯粮饲养的猪,肉质鲜嫩,肥而不腻
- 茴子白是五寨特产,个大心实味甜,耐熬烩,易入味
- 土豆选用五寨特产黄白土豆,富含淀粉,吸附力强
- 豆腐和粉条也必须是五寨特产,保证口感和风味
制作工艺更是讲究,需经过烧、煎、煸、汆等多道工序:
- 烧猪肉:将猪两肋部位的肉切成方块,先煮至半熟,再用油炸至皮色绛红,最后放入卤汤中煮至皮软肉熟
- 煎土豆:将土豆去皮切块,放入油锅炸熟
- 煸豆腐:将豆腐切成片状,用少许油煸至虎皮色
- 汆茴子白:将茴子白切成块状,在沸水中汆成半熟
最后,将以上备料用煮肉汤加佐料粉条烩制,装盘后浇以红烧猪肉、油煸豆腐,撒上葱丝即可上桌。
从餐桌到饭店:大烩菜的传承与发展
五寨大烩菜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在饭店中也备受青睐。改革开放后,五寨烩菜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小小的五寨县城和三岔镇饭店林立,而大小饭店首推的地方名吃就是大烩菜。
有的饭店以“家常烩菜”、“小媳妇烩菜”、“懒婆娘烩菜”、“铁锅烩菜”、“瘦肉烩菜”等包装推出;有的以“猪肉炖粉条”、“排骨炖土豆”、“家鸡炖山蘑”、“卤汤烩豆腐”、“南瓜土豆煲”等衍生烩菜来满足不同进餐者口味;有的将五寨烩菜冠以“三晋一绝”扩大影响;有的把五寨烩菜作为饭店的“字号”来吸引食客。
一位名叫薛某的年轻人,更是花巨资将“五寨烩菜”在省工商局注册,获得了经营专利。于是,十几家五寨烩菜连锁店在太原街头相继开张。五寨大烩菜也因赢得“熏鸡烤鸭鲍鱼汤,不如五寨烩菜香”的美誉而火爆晋阳古城,并逐步向周边省市辐射。
一锅烩菜里的文化内涵
大烩菜不仅仅是一道菜,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它体现了中国人在艰难岁月中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精神,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传说,朱元璋在饥饿危难时曾受到一位老婆婆一碗剩菜剩饭的帮助,他称这碗剩菜为“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故事被曲艺界改编成单口相声,流传至今。
在北方多地,都有类似“杂合菜”、“折萝”等一锅炖的饮食传统。这些看似简单的菜肴,背后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美德。
结语:一锅烩菜,百味人生
从南宋时期的“炸桧菜”,到如今享誉三晋的“五寨大烩菜”,这道菜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五寨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瑰宝。
今天,当我们品尝这道美味时,不妨也品味一下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或许,这就是“吃掉秦桧”的另一种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