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餐食:如何保证安全卫生?
高考考生餐食:如何保证安全卫生?
高考期间,考生的饮食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障考生们的饮食安全,各餐饮单位采取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措施。从食材当天采购到禁止使用冷荤卤菜,再到餐具专柜保存,每一步都严格把关。市场监管人员全程驻守,使用快检设备检测食品中心温度和餐具微生物含量,确保所有食物安全无虞。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高考期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确保家常菜安全卫生的重要参考。
家庭餐食安全五大要点
保持清洁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我们从小就知道了,除此之外,在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蔬菜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接打电话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安全的水,用洗手液或香皂清洗双手,然后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毛巾擦拭双手。
保持餐具和厨具的清洁,并经常蒸煮消毒,尤其是抹布,要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定期更换新的抹布,不要让它成为厨房的污染源。
做到厨房环境清洁,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都要定期清洁,避免昆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家里养的宠物不要让他们到厨房玩耍。
多数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泥土、水、动物和人身上能找到许多危险的生物。手上、抹布,尤其是切肉的砧板、刀具上可能携带这些致病的微生物,接触后会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生熟分开
生熟分开就是将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的原材料和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分开,避免生的食物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
冰箱中使用器皿储存食物,尤其是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都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或冷冻室下层或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都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冷冻室的上层,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盛放生食的碗盘等器具清洗消毒后,才能装熟食、凉拌菜等即食食品。
加工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生熟分开,使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品及其汁水,都有可能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的时候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
烧熟煮透
不提倡生食和半生食肉类、蛋类和水产品,在食用贝壳类、螃蟹等水产品时,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尽量避免生食的饮食习惯。
四季豆、黄花菜等蔬菜要炒熟不然会中毒。生的四季豆和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若未充分烧熟煮透,毒素没有完全被破坏,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烹饪时注意以下几点:把四季豆两头的尖及荚丝去掉,烹调时要保证受热均匀,加适量的水烹煮10分钟左右,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再食用。如需凉拌,也需先煮熟、煮透。新鲜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可引起中毒,用热水焯烫及清水浸泡,或是烘干等方法可以去除秋水仙碱,避免中毒。
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要煮熟、烧透,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烧熟煮透的原则一般是开锅后,再保持10分钟左右,尤其是大块肉,比如整鸡,时间还要更长一些。如果用小火慢炖,那么就必须延长时间,让食物彻底熟透。
剩菜剩饭及冰箱里面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有些嗜冷菌比如单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还可以在生长,所以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洁后再食用。重复加热剩饭剩菜,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适当烹调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到达70℃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特别需要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的禽类。
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烹调好的食物建议及时食用,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冷冻食物建议使用微波炉解冻,或在冰箱冷藏区或用清洁流动水解冻。
食物冷却后再放入冰箱存放,如果把温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导致冰箱超负荷运转,食物中心温度无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会趁机大量繁殖达到足够引起中毒的数量。因此,要等待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
要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险柜”,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者包装破损都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或者导致食物变质,失去最佳使用价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物即使在保质期内,也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现买现吃,时间过长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
如果在室温条件下贮存食物,微生物可以迅速的繁殖。把温度控制在5℃以下或者60℃以上,可以使大部分的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者停止。
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要在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或超市,选购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和原料,购买食物要学会看懂食物标签,一定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内容。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若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者变形,坚决不食用。
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谨慎采食野菜。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由于毒蘑菇外形与普通蘑菇相似,难以通过肉眼区分,仅靠网络和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不误采有毒蘑菇。目前尚无简单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所以个人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不采摘、不购买、不进食野菜。不要在公路旁、水沟边、工厂旁、垃圾场周围及刚喷洒过农药的田地采摘野菜。
- 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用安全的水洗干净,不要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清洗、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能会被微生物或者化学物品污染,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也会形成有毒物质,谨慎选择原材料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
餐具消毒具体方法
高温煮沸法:将餐具放入沸水中煮5到10分钟,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能够杀灭大部分细菌。适用于不锈钢、玻璃等耐高温材料的餐具,这种方法简直是简单明了!
蒸汽消毒法:把洗干净的餐具放进蒸锅中,利用高温蒸汽来消毒,只需在100℃的环境下蒸5到10分钟就行了。这种方法不仅快速,还非常环保,不会损坏餐具,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消毒柜消毒法:现代家庭常用的消毒柜可以使用臭氧、紫外线或高温消毒。清洗完餐具后,只需将它们整齐放入消毒柜,开启消毒功能,就可以等待使用。消毒后的餐具可以直接使用,省事又安心。
化学消毒法:使用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比如含氯的消毒剂,浸泡或喷洒在餐具上就可以了。不过记得根据说明书稀释使用,并确保消毒剂完全覆盖餐具表面,消毒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
微波炉消毒法:把餐具放进微波炉,利用微波的热量消毒也是个好方法。高火加热大约2分钟,建议重复两次(中间停一下),不过要注意金属餐具不能放进微波炉哦!
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对餐具进行消毒,能够破坏细菌的DNA。将清洗完的餐具放入紫外线消毒柜,设定好时间就可以等着消毒结束。不过,记得不要直接照射到皮肤上。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时,不仅要考虑餐具的材质和使用需求,还要确保消毒的效果,同时保护好餐具的完整性和使用者的安全。保持餐具的干净卫生,给家庭的饮食安全加一层保障,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哦!
高考考生饮食安全特别提醒
考试期间,考生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尽量在家或学校食堂用餐,避免外出就餐,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
考前不要尝试新食物,以免引起过敏或不适。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片、生蚝等,这些食物可能携带致病菌。
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餐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给肠胃留出消化时间。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为高考考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饮食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备考,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