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
黄旭华: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
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的逝世让无数人为之悲痛。
从零开始的核潜艇事业
1958年,32岁的黄旭华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通知他去北京出差。这个看似平常的电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成为最早参与这一绝密项目的29人之一。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完全是空白,西方国家对这项技术严密封锁。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只能从零开始,依靠仅有的资料和模型,一点点摸索前进。他们将一个从国外带回的核潜艇模型玩具拆解开来,研究其结构;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夜以继日地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黄旭华带领团队突破了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7项关键技术。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一刻,距离项目启动仅仅过去了10年,而当时西方国家研制核潜艇通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隐姓埋名的30年
为了保密,黄旭华不得不隐姓埋名,与家人断绝联系。从1958年到1988年整整30年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直到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他的家人才得知,原来30年来音讯全无的黄旭华,一直在为国家研制核潜艇。
1988年,已经62岁的黄旭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亲自参与核潜艇的深潜试验。深潜试验是核潜艇研制中最危险的环节,稍有不慎就会艇毁人亡。但黄旭华坚持要亲自下潜,他说:“我下去可以稳定军心,万一有情况也可以及时处理。”最终,他和艇员们一起成功完成了试验,也创下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例。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
黄旭华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他隐姓埋名30年,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自主创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在关键时刻,他勇于担当,身先士卒。
更难能可贵的是,黄旭华始终心系祖国的科研事业。他将自己获得的各类奖金,累计超过2000万元,全部捐赠给了科研、科普、教育机构。其中,他还捐资1100万元设立了“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在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年轻人。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当今这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发扬黄旭华院士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