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公安发布预警:当心这些贷款APP诈骗新套路
贵阳公安发布预警:当心这些贷款APP诈骗新套路
近日,贵阳公安接连发布多起网络贷款诈骗预警,其中特别指出"微粒贷"成为诈骗分子的新目标。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各类网络贷款诈骗,特别是以"微粒贷"名义进行的诈骗活动。
微粒贷诈骗新套路
据警方通报,近期贵阳市发生多起以"微粒贷"名义实施的网络贷款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利用"微粒贷"的知名度,诱导受害者下载假冒APP。在受害者申请贷款后,诈骗分子会以"卡号输入错误"、"账户存在风险"等理由,要求受害者缴纳"解冻费"、"保证金"等费用。更有甚者,还会以"合同违约为由会影响征信"为威胁,迫使受害者继续转账。
贷款诈骗常见套路
除了"微粒贷"诈骗外,网络贷款诈骗还有多种常见手法:
虚假广告诱饵: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软件发布"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等虚假广告,吸引急需资金的受害者。
假冒平台:诱导受害者下载假冒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制造审核假象:故意设置审核环节,承诺给予受害者较低或较高的贷款额度,但需要先缴纳"质押金"、"保证金"等。
逐步索取费用:以"手续费"、"验证金"、"工本费"等名义,逐步骗取受害者钱财。
真实案例警示
台山市邱先生因资金需求接触到一家网络贷款平台,该平台承诺快速放款且无需征信查询。邱先生下载APP并提交个人信息后,"客服"声称其填写信息有误,需要先缴纳"贷款激活费"。幸亏邱先生想起警方的反诈宣传,及时到派出所咨询,避免了15000元的损失。
如何防范贷款诈骗
识别正规平台:正规贷款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如需贷款,应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或通过官方渠道下载贷款APP。
警惕高额承诺:对"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等诱人条件保持警惕,这些往往是诈骗分子的诱饵。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在不明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不轻易转账:任何要求先付款再放款的行为都是诈骗,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
及时求助: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求助,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说辞。
法律支持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正规的贷款合同必须包含上述要素,且不得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警方再次提醒:网络贷款有风险,选择平台需谨慎。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进行咨询,切勿轻易转账,以免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