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黄旭华院士一生为国铸重器
缅怀!黄旭华院士一生为国铸重器
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科学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从零开始的核潜艇事业
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一个医学世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目睹了国家的苦难,毅然放弃了从医的志向,选择了造船专业,立志为国家的海防事业贡献力量。1949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科研生涯。
1958年,我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黄旭华被选中担任副总工程师。当时,我国的核潜艇研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没有资料、没有外援、没有经验。但黄旭华带领团队,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从零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设计方案。他力主采用水滴线型设计,这种设计虽然技术难度大,但能显著提高潜艇的水下机动性能。在他的坚持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最终采用了这一设计,为后续核潜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成功下水。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黄旭华及其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隐姓埋名三十年
为了核潜艇事业,黄旭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从1958年到1988年,整整30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他的家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甚至以为他去了国外。直到1987年,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发表,他的家人才得知,原来那个让他们牵肠挂肚的亲人,一直在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这30年里,黄旭华连父亲去世的消息都是通过同事辗转得知的。面对亲人的离世,他只能将悲痛深埋心底,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他看来,国家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个人的得失完全可以置之度外。
荣誉等身,却淡泊名利
黄旭华的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道德模范……这些荣誉,是对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最好的肯定。
然而,更令人敬佩的是,黄旭华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他将自己获得的奖金,几乎全部捐给了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据统计,他累计捐款超过2000万元,其中就包括1100万元的“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这些善举,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科教事业的拳拳之心。
一个时代的缩影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缩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黄旭华院士的精神,无疑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什么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黄旭华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让我们铭记他的功绩,继承他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