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语言传播艺术发声:播音主持用气发声的专业技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语言传播艺术发声:播音主持用气发声的专业技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aipiaxi.com/article-detail/176825

语言传播艺术发声是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要基础,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吸气和呼气的要领、肺部进气、膈肌下降、腹壁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播音主持中用气发声的专业技巧。

吸气要领

呼吸的运用方式主要由吸气的方式来决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作为播音主持的用气方法,吸气要领的掌握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两肩放松
    对于初学者来说,两肩放松在发声用气前尤为重要。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控制部位在腰腹部,上胸应该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如果两肩上提或使劲儿,就不利于膈肌下降、气息下沉,正确的呼吸必然受到阻碍,进行视频播音主持时也会“有碍观瞻”,并且位于肩部附近的喉部也会受到挤压,从而影响发声。

  2. 两肋打开
    在两肩放松的情况下,从容地打开胸腔两侧下肋,使吸气肌肉群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为肺部扩张提供空间,保证气量的增加。根据高气压会向低气压流动的原理,当用气者放松身心,保持呼吸通道畅通,打开两肋,体腔内气压小于体外气压时,气息自然就会从打开的口鼻进入体内完成吸气。因此说“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如图4-3)。但是要注意,不能为了从触觉上寻找腰腹胀开的感觉,而憋着气、鼓起腰造成假吸气。

  1. 肺部进气
    因为膈肌、吸气肌肉群的下降和收缩,使肺这个“驿站”的空间变大,“过客”气流聚集量相对增加。而增加肺部进气量并不是吸得越满越好,要在已经吸好气的情况下留有余地。如果吸气过满,气息容易僵滞,不便使用。肺部进气有些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过少,“骑起来不出路”;过满,轮胎易爆,骑起来易颠簸。因此,气息的多少要根据“容纳量”和“活动目的”来调节。在播音主持中,情感的变化和意群的长短就是进气量的“度量衡”。

  2. 膈肌下降
    膈肌是吸气肌,它的活动应该在快吸慢呼的播音发声呼吸法的要求下,做到迅速、灵活。膈肌在活动时与肺部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触觉感受腰部的打开幅度来判断膈肌的下降程度。这里的“意识”调整是一个既形象又抽象的控制方法,在两肋横向打开的同时体会气息的下行感,即膈肌的下降感。膈肌下降,进气量才有可能增大,也才有可能保证充分的用气。

  3. 腹壁“站定”
    腹肌是呼气过程中的控制肌,腹壁“站定”是指随气息在吸进的同时,腹部肌肉要有一定的紧张度,保持相对“警惕”的控制状态,不能有明显凸起,以防造成腹式呼吸;但也不能回缩,以免阻碍膈肌下降影响气量,造成气息上提现象。要随时处于一个准备呼气的状态,待到用声呼气时发挥它重要的“牵制”作用,即“拽住”膈肌,使膈肌保持较慢的速度上升回收,这样才能使气息在“呼”的过程中控制相对持久。

以上五步动作在实际用气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用气前的身心放松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此处“兴奋”就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而并非不顾及稿件内容的“喜滋滋”。

呼气要领

如果说吸气要注意吸的位置,那么,呼气则要注意呼的时间。我们发音用声就是在呼气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控制状态决定了发音用声的最终效果。在播音发声的用气过程中掌握呼气要领,做到稳劲、持久、自如,是用气的关键所在。

  1. 稳、久、活
    呼气的过程实际上是气息控制的过程,当吸气完成后,进行呼气时,在意念上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也就是呼气肌肉群在进行收缩工作时,吸气肌肉群不能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仍要保持一定的工作状态,使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形成一种对抗(以吸调呼)。其实,呼气的稳定状态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控制,就是靠吸气肌肉群的收缩力与张力的调节来完成的。由于膈肌只承担吸气的任务,而腹肌是随意肌,收缩、张开可任意调节,以此来控制膈肌的过速回弹,所以在呼的过程中小腹“被拉住”的感觉尤为重要。所谓“丹田气”,并不是指气真正吸到丹田(腹部脐下二指),而是丹田部位的肌肉形成控制力,以达到控制气流速度的目的。正所谓:呼气要保持吸气的状态。

  2. 气、态结合
    如前所述,播讲者只要进入工作环境,就要调动积极的播讲愿望。即便在训练中,也要具备基本的训练状态,无论是发声用气还是无声练气,训练内容无论是热情赞扬、沉郁顿挫,还是温婉舒缓、客观从容,都要有饱满的“精气神儿”,有控制地调动气息,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容的情感基调驾驭声音形式。

  3. 气、情结合
    发声是在情感调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气息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在呼气的训练中不能忘记情感的调动。人常说“气乃情所至”,“声为情所言”。只有做到“情、气为本”,才能有“语流为貌”。未有曲调先有情,既是对表达前状态的提示,更是对情感基调把握的要求。气息控制的关键是情感的运动,用气发声要使感情运动起来,要有感而发。没有感情的变化,气息的控制必然是单调、僵硬的,势必影响声音色彩的变化,也就表现不出语言目的,更谈不上传情达意了。

  4. 气、声结合
    呼气的控制目的是为了发声的需要,所以在训练呼气控制时,一定要注意结合用声来进行。刚开始学习用气,为了不顾此失彼,可先在无声的状态下集中精力练习气息。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要尽快结合发声来进行,使气、声同步,做到“气脉为本,声音为貌”。另外,气息的控制与喉部控制、口腔控制、唇舌力度控制等不无关系,喉、口腔、唇舌不仅是发音器官,同时对气息的控制也起着“阀门”的作用。

总之,如果说唇舌是表达的载体,声音是表达的形式,情感是表达的关键,那么状态则是表达的前提,气息是表达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