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发布:七大更新要点解读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发布:七大更新要点解读
2024年12月31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2024版指南》)正式发布。这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又一次重要更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最新的科学指导。
七大更新要点
与2020年版相比,《2024版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 整体架构调整
新版指南从原来的19章扩展至20章,新增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及“1型糖尿病”两章,覆盖人群更加全面。同时,将“戒烟”章节合并至“生活方式管理”章节,使内容更加紧凑。
2. 流行病学数据更新
根据2018-2019年国家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按WHO 1999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9%;按ADA 2010年标准,患病率为12.4%。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升缓慢,2018至201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知晓率为36.7%,治疗率为32.9%,控制率为50.1%,与2013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3. 新增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新版指南首次提出了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8类,如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性单基因糖尿病、胰岛素作用缺陷性单基因糖尿病等。
4. T2DM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治疗路径
在成人T2DM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将不可变因素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别更改为“严重合并症”及“是否合并血管并发症”,表述更严谨。
5. 运动治疗推荐升级
新版指南将运动治疗的推荐等级从B级提升至A级,建议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次抗阻练习。同时强调,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应慎行运动治疗。
6. 新增药物治疗推荐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4类新型药物,包括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泛激动剂、口服GLP-1RA以及固定复方口服药制剂。同时,引入了依柯胰岛素这一新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7. T1DM和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防治推荐
新版指南特别强调了1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建议在高危人群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风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指南建议在诊断时就关注伴发病或并发症的筛查。
对患者日常管理的影响
新版指南的发布,将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诊断更精准:新增的分型诊断流程有助于及早识别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实现精准治疗。
治疗更个体化: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更详细的药物治疗路径,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管理更全面:从血糖监测到并发症预防,从成人到儿童,新版指南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预防更主动:指南强调了早期筛查和预防的重要性,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未来发展趋势
从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可以看出,未来糖尿病管理将呈现以下趋势:
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实现更精准的分型和治疗。
综合管理:从单一的血糖控制转向心血管、肾脏等多器官保护的综合管理。
患者参与:强调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提高患者参与度。
数字化医疗:随着技术进步,远程监测和管理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迈入新阶段。新版指南不仅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将获得更精准、更个体化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