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教你如何培养知足常乐的心态
杨绛先生教你如何培养知足常乐的心态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这是杨绛先生对人生深刻的洞见。作为一位历经百年沧桑的智者,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智慧,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的智慧来源
杨绛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她出生于1911年,经历了战乱、政治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念。她在96岁时开始写作《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凝聚了她对人生、命运、生死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她写道:“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
知足常乐的具体表现
杨绛先生的知足常乐并非简单的满足现状,而是一种深邃的生活智慧。她曾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这种对幸福的深刻理解,让她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总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我们仨》中,她描述了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日常生活。尽管生活并不总是如意,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态度,正是知足常乐的最好体现。
培养知足常乐的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知足常乐的心态呢?杨绛先生用自己的生活给出了答案。
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她曾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意味着,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正是培养知足常乐心态的契机。
其次,要珍惜当下。在《我们仨》中,她写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内心的满足。
最后,不过分执着。杨绛先生说:“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这表明,知足常乐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而是在追求的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得失所困扰。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杨绛先生的智慧显得尤为珍贵。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正如她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让我们学习杨绛先生的智慧,培养一颗知足常乐的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