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年纪越小接触屏幕越久 对身心健康伤害越大
研究:年纪越小接触屏幕越久 对身心健康伤害越大
新加坡政府近日推出"茁长SG计划",更新了儿童屏幕使用指导原则。研究显示,年纪越小接触屏幕时间越长,对脑部发育和身心健全发展的负面影响越大。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儿童整体学习和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尚琪客座副教授说,茁长SG计划提供统一的屏幕使用信息,明文指出时限,重点是帮助本地父母了解它对孩童发育的负面影响,在生活中尽量实践,并不是硬性强制做法。
多个国内外医学研究已指出,年纪越小,接触或使用屏幕时间越长,对脑部发育和身心健全发展的负面影响越大。心理卫生学院成长阶段精神科高级专科顾问王仕豪医生受访时说,使用屏幕和玩电子游戏需大脑运用认知功能,过度使用屏幕,认知功能消耗大脑的大部分资源,其他功能“分不到羹”,导致发育不健全,最终影响如行为调节和保存信息的脑部执行功能,无法专注。
研究的主要研究员罗颂宁助理教授受访时说,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屏幕使用与幼童的认知发展息息相关,超时使用屏幕,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专注力。她也是邱德拔—国立大学儿童医疗中心的小儿发育与行为科高级顾问医生。
脑电波测试发现,年纪越小,接触屏幕时间越长,脑部负责专注力的发育越不足。七岁至12岁的儿童无限制使用手机应用或电脑上网,其中11.3%到14岁时,会出现电子游戏成瘾问题。
卫生部、教育部,以及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星期二(1月21日)携手推出“茁长SG计划”,以零岁至12岁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从饮食、睡眠、运动和亲子关系几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更新2023年3月推出的孩童屏幕使用指导原则,以更多相关科学研究报告为基础,明文建议父母和看护者,不同年龄孩童使用屏幕的时长。
学前教育中心须遵循孩童屏幕使用准则
王仕豪说,如果儿童本身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屏幕使用过长时间会使症状加剧,甚至因过度依赖而出现暴力倾向。本地有3%至5%的小学生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在茁长SG计划下,学前教育中心从下个月起,必须遵循孩童屏幕使用行事准则,以及3月推出的婴幼儿培育框架教育指南,若违例会被幼儿培育署警告。
多家中心包括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职总优儿学府幼乐园等受访时说,电子设备如电脑、电视等,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教学辅助工具,不是手动和人际互动学习的替代,因此中心对屏幕使用的管控早已符合准则。现在有了统一的指南,可加强家长对这方面的共识,便于协调各方对儿童使用屏幕的教育工作。
育有四岁和七岁儿子的吴零丽(35岁,自雇人士)受访时说,家规是吃饭时不开电视,孩子都习惯了,只有在工作忙碌、女佣忙着煮饭时,才让孩子看不超过半小时的电视卡通。她也赞成,对未满18个月大的幼童,不应在背景播放卡通片等影像,不仅不能帮助学习,还会干扰沟通,有碍幼童语言发育。研究显示,未满两岁的幼童无法分辨影像是立体还是平面。
她认为这种喂食手段最终会导致恶习,像年纪大了也不会自己吃饭、没有屏幕就发脾气、没有专注吃东西而无法真正品尝和分辨不同食物味道等,儿童长大后也容易出现偏食或超重等健康问题。
更新后的最大特点是,18个月大以下不应使用屏幕;18个月大至六岁,在家或校外每日至多一小时;小学生不应无限制上网或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每日不涉及课业的屏幕使用时长不超过两个小时。不论什么年龄,家长应慎选内容,孩童用餐和睡前一小时不应使用。
新加坡年幼儿童使用屏幕的时间比国际平均超出很多,而且本地有一个常见的特殊现象,一些父母为了让未满一岁半的幼儿乖乖进食,让孩子看电视或手机等。“有关屏幕使用的指导原则固然是好的参考,但一些家长可能也会经不起孩子的请求,我也希望能尽量延迟让孩子拥有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