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管理你的借款风险?
后疫情时代如何管理你的借款风险?
后疫情时代借款风险激增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中国处于失信状态的被执行人数量高达841万人,相比2020年初的570万,四年间增长近68%。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无数个人和家庭因借款问题陷入困境的现实。
王女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在上海经营四家中型餐厅,疫情前每月流水达两百多万。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的生意陷入绝境。"我不知道该订多少货,因为我不知道24小时、甚至5小时后的风控措施是什么。"王女士回忆道。最终,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借款市场的新变化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借款市场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美国为例,2023年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达到3.3%,远高于欧元区的0.1%和日本的1.1%。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在2020年和2021年共支出4.6万亿美元用于新冠救济,占GDP比重达10%。同时,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采取激进的降息策略,将利率降至近零水平。这些措施不仅帮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快速恢复,也为全球借款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
金融机构的应对之道
面对借款风险的上升,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对贷款全流程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新办法明确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订贷款管理制度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同时,贷款人应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
个人如何防范借款风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如何有效管理借款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选择正规渠道: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网络贷款平台借款。近期有群众反映通过网络贷款遇到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等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账户密码、验证码、个人生物识别等信息。在办理网络贷款业务时,拒绝陌生人“共享屏幕”要求,避免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交由他人操作,谨慎进行信息授权行为。
理性评估自身承担能力:树立理性消费观,选择适当产品,避免冲动交易,合理借贷,维护个人良好信用。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关注借款利率、还款期限、逾期罚息等关键信息,避免陷入隐形费用陷阱。
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合理规划借款额度,避免过度负债。警惕"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一旦发现应及时止损。
后疫情时代,个人借款风险的管理不仅关乎个人财务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金融稳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风险意识,谨慎对待借款行为,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