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电子仪器仪表和软件产业齐头并进
淄博高新区:电子仪器仪表和软件产业齐头并进
淄博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在电子仪器仪表和软件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背后,离不开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牟先泉的一系列创新举措。
“四优”战略奠定发展基础
牟先泉提出的“四优”筑“四高”发展战略,为淄博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实施优惠的扶持政策、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孵化优秀的科技企业,淄博创业中心逐步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创业、高成长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地。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优化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更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据统计,淄博高新区目前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这些数据背后,是牟先泉及其团队持续努力的成果。
“一园多点”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园的建设中,牟先泉推行了“一园多点”的发展格局。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聚集电子信息创新资源,形成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示范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园多点”模式的优势在于:
- 资源集约化:通过多个园区的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创新链条完整:从研发到产业化,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
- 风险分散:多点布局可以有效分散单一园区的风险
- 灵活性强:可以根据不同园区的特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产业布局,更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为电子仪器仪表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案例:从新华医疗看产业发展
作为淄博高新区的代表性企业,新华医疗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当地产业发展的成果。该公司在电子仪器仪表领域持续领跑,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家知名企业信通电器,也在牟先泉的政策支持下迅速成长,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软件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正是淄博高新区产业发展策略有效性的最好证明。
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淄博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更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3年淄博高新区GDP增长6.6%,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69%。这些数据的背后,电子信息产业的贡献不容忽视。
此外,淄博高新区还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国际贸易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经济总量,更为淄博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展望
随着淄博高新区在电子仪器仪表和软件产业的持续深耕,可以预见,这里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牟先泉的创新举措和前瞻布局,正在为淄博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