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从南斯拉夫到独立强国之路
塞尔维亚:从南斯拉夫到独立强国之路
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继承了最多的军事遗产和政治资本,成为了解体后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然而,这个“富人区的末班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民族冲突、经济困境、西方制裁……在重重压力下,塞尔维亚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通过独特的外交策略和国际合作,逐步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继承与挑战:塞尔维亚的艰难开局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继承了南斯拉夫的主要政治遗产,包括贝尔格莱德这个曾经的首都。然而,这份“遗产”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经济困境、以及西方国家的制裁。
塞尔维亚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铜矿储量居欧洲前列。然而,由于北约轰炸造成的破坏,许多开采设备受损严重,加上西方国家的制裁限制了设备进口,塞尔维亚的铜矿开采量直线下降。曾经的欧洲第一铜矿企业——博尔铜矿,也陷入了困境。
外交突围:在欧洲一体化与金砖国家之间寻求平衡
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和苛刻的入盟条件,塞尔维亚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一方面,塞尔维亚继续推进加入欧盟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等其他国际力量的合作。
塞尔维亚于2009年正式申请加入欧盟,2012年成为候选国,但入盟谈判进展缓慢。欧盟不断提出新要求,包括要求塞尔维亚承认科索沃独立、切断与俄罗斯的关系并对俄实施制裁。这些苛刻条件引发了塞尔维亚国内的强烈反对。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林表示:“欧盟的信誉有问题,其高层对扩大欧盟没有诚意。我们决定在军事上保持中立,选择我们自己的朋友。包括所有对塞尔维亚没有领土要求、至少试图保护塞尔维亚利益的人。”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也在积极考虑加入金砖国家的可能性。武林表示:“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欧盟真正的替代者。如果金砖国家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或土耳其等其他国家有吸引力,那对塞尔维亚又有什么不同呢?”
中塞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在塞尔维亚面临困境时,中国伸出了援手。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连续亏损七年的斯梅戴雷沃钢厂,不仅保住了全厂5000余名工人的饭碗,还带动了2万人的就业。这一成功案例为后续的中塞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8年,中国紫金矿业以1.2亿美元收购了博尔铜矿54%的股份,随后投入12亿美元进行现代化改造。仅一年时间,就让这座被西方媒体断言为“死亡之城”的矿山重获新生,不仅扭亏为盈,还有望重新夺回欧洲第一的位置。
2023年,中国是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43.5亿美元。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表示:“塞尔维亚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的速度和广泛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2023年10月,中塞签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首个自贸协定,将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塞尔维亚还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地区影响力:从“巴尔干火药桶”到区域枢纽
在武契奇政府的领导下,塞尔维亚逐步从“巴尔干火药桶”转变为区域枢纽。2024年1月至9月,访塞的中国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1%,过夜的中国游客人次达到28.8万,在塞尔维亚外国游客中排名第三。
塞尔维亚旅游和青年部国务秘书坎迪奇表示:“塞方期待中国成为访塞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希望借助直航优势,将塞尔维亚打造成区域旅游中心,搭建起中国游客探索欧洲的桥梁。”
在经济领域,塞尔维亚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面临高失业率、缺乏投资等挑战,但在武契奇政府的领导下,塞尔维亚逐步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成为西巴尔干地区的重要经济体。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塞尔维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除了经济困境和西方制裁,塞尔维亚还面临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科索沃问题、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在美俄之间的平衡,都是塞尔维亚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然而,塞尔维亚展现出的韧性令人印象深刻。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和务实的国际合作,塞尔维亚正在逐步实现从“巴尔干火药桶”到地区强国的转变。正如塞尔维亚副总理武林所说:“我们决定在军事上保持中立,选择我们自己的朋友。”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或许正是塞尔维亚能够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行的关键。
塞尔维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其展现出的韧性和智慧,使其成为巴尔干地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塞合作的前景广阔,塞尔维亚有望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