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走进成都双流区
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走进成都双流区
2024年第一季度,成都市双流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双流区在优化机制、提高效率、增强功能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果。
今年以来,成都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硬道理,发挥调度指标体系2.0版牵引作用,加强月(季)监测评估和过程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核心能力提升。各区(市)县按照高质量发展导向和要求,抓好调度指标背后的重点工作,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取得了新成效。
双流区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调度指标体系2.0版为导引,持之以恒在优机制、提质效、强功能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季度,双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居同类区域首位,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链主企业带动效应、重点片区提质开发、外贸新业态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居于全市前列。
双流区把握全市高质量发展调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区级落实方案,构建“明责—履责—督责”闭环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明责”,将市级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区级部门,逐一对照落实。“履责”,按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开展“行业+综合”调度,对照评估结果按季深入分析,着力找差距、补短板。“督责”,将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评价,实现市区两级评价导向精准衔接。
双流区持续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聚焦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3大主导产业,依托链主企业实施上下游左右岸项目攻坚,一季度新签约引进中自航材、瑞金特客舱维修等重大产业化项目6个,广东半导体、通威新项目加快推进。
着力解决对代工企业依赖大的难题,开展工业企业“惠企助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拓市场、增订单、稳生产,着力壮大企业雁阵格局。一季度,四川国际、金发科技等重点腰部企业增长超30%,新易盛成为高速光模块领域领军企业,11家企业11个产品被评选为“成都工业精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季度投入研发费用超16亿元。支持链主企业组织创新联合体,开展上下游融通创新,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中核产业园、通威全球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成都中建材揭榜碲化镉发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天微电子发布国内首款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民用消防领域的AI智慧防护系统,千嘉科技“超声波燃气表”顺利转产。
双流区将壮大二手车市场作为“关键点”,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二手车企业向交易市场集聚,支持企业规范经营、做大做强;指导宏盟二手车市场打造内外贸一体化消费场景,推动二手车规模化“出海”。一季度,实现二手车销售收入3.1亿元、增长53.6%,二手车出口额7000万元,有力支撑消费和外贸增长。
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基准面”,优化完善工业、航空、服务业、外贸专项政策,创新打造特色政务服务“双快办”,常态化开展“蓉易见·企业咖啡时”活动,高效运行12345“亲清在线”提速处置专班,企业诉求满意率达99.5%。
双流区围绕航空枢纽布局“一港三区”,推进“客货并举、两业融合”,航空运营、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现代服务业3大航空产业集群规模达950亿元,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完成首批6架次飞机维护业务,澳康达名车广场成为高端二手车消费“新地标”,空客配套产业园、盛屯西区总部和石室中学、龙江路小学领办学校已启动建设,环港经济区加快成型成势。
双流区和简阳市、成都东部新区共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划定10.5平方公里结对联动合作区,构建“领导小组+管委会+合资公司”组织架构,组建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赋能产业培育合作和联动招商,设置1.2万平方米海关监管“简阳仓”,成功招引唯品会国际等高能级跨境电商入驻。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