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港青湾区任公务员:以己所学服务市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港青湾区任公务员:以己所学服务市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kww.hk/a/202412/22/AP67676c47e4b0f8a56f7d41b6.html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选择北上发展,在内地担任公务员。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内地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随着香港与内地交流的深入,更多港人北上发展,融入内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为香港青年在祖国内地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空间。在这一背景下,一群怀揣梦想、勇于担当的港籍青年,选择成为内地公职人员。数据显示,深圳自2020年起率先开展定向招录港澳籍公务员工作,截至2024年共招录24人。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内地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贡献着青春力量。


深圳港籍公务员谭嘉艳在服务大厅。

作为一名爱国爱港的新时代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坚定了谭嘉艳投身大湾区建设的决心。出生于香港普通工薪家庭的谭嘉艳,是深圳首批招录的港籍公务员之一。2020年,她通过深圳市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内地港籍公务员,目前就职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大量创业就业机会,谭嘉艳的父亲看到了内地的机遇,便从香港来到东莞发展。“我是在东莞出生的,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小时候要经常往返于东莞和香港两地。那时的深圳就像一个中转站,到了就直奔口岸。”直到奶奶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谭嘉艳才跟着家人搬回香港,一直读书到硕士毕业。“当我再次来到深圳,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能看到周围都是很宽很干净的市政大道,又见到很多高楼大厦,还有很多外国人在那里生活。”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谭嘉艳看到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介绍,“我当时就很心动,很向往到这样的地方生活。”

谈及在监管局的工作,谭嘉艳认为工作范畴很广,涵盖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化妆品、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这里能迅速且广泛地了解和学习到内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入职的第一年,她被安排到基层街道从事监管工作,经常需要外勤检查食品安全、药品加工和特种设备等情况。虽然初期对某些领域并不十分了解,但经过大量的培训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她快速掌握了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谭嘉艳1岁时与家人在东莞的合影。

工作三年来,她曾在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检查,利用香港读书所学,自制短视频教程,简化申请流程便利群众。“在我的工作中,香港生活的经验确实能为工作带来新的视角和见解。”如今,她在许可注册科负责商事登记注册,更将香港优势发挥出来,帮助港澳和外籍人士办理业务。

在工作中她经常需要接触到来自境外的企业投资者,特别是那些希望来深圳投资的香港投资者,为他们提供更加具体和实用的指引。“比如,在准备公司注册所需的文件时,我可以告诉他们在香港应该去哪里办理相关文书,以及文件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这样的指导不仅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此外,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有的境外人士在实名认证时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审核不通过等。“由于我自己也在内地生活过,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会分享我的经验,告诉他们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或者如何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谭嘉艳的记忆中,小时候从香港到东莞,经常要换乘几次交通工具,“这个过程不仅时间很长还很累。”但自从2018年香港开通西九龙高铁站以后,从香港到深圳仅需19分钟,“我感到非常震撼,这给经常需要在两地往返的香港人带来了便捷。”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各项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完善,港人在内地生活也愈加方便。“以搭乘高铁为例,以前我需要拿着回乡证到人工窗口通道排队,但现在和内地居民一样,直接刷卡就能进闸。甚至是看病,也能和内地居民享受一样的医保。”谭嘉艳指,各项标准的衔接联通让身边朋友更看好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前景,融入当地生活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同样,大学才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工作的刘念,在这十年间亲眼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刘念认为,城市的改变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更体现在生活的便捷和幸福感的提升上。“现在我回香港时反而感到不适应,消费经常需要现金,去银行办理业务要排长队。但在内地这些都实现了智能化,非常方便。”

自2023年复常通关以来,刘念的香港同学都热衷到内地游玩,有些甚至每周都来深圳消费。这种频繁的相聚不仅加深了彼此的情谊,也让刘念更加自豪于自己选择来内地发展的决定,“现在已无需我做过多的推荐,大家都知道内地很好。”

中英街作为深港两地的重要连接点,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为两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流通道,也为俞强提供了发展舞台。俞强是一名2023届新录用的港籍公务员,目前任职于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局,主要负责推进中英街深港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平时工作中要和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也会经常走访商户了解他们对合作区建设的建议和诉求。


俞强在中英街走访商铺。

在合作发展办,俞强充分利用自己的港籍背景,与香港方面的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特别是在近期中英街主街改造过程中,他积极参与了与港籍乡事会成员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中英街及沙头角区域的协同发展。

“参与到大湾区的发展规划,能够成为共同建设大湾区的一分子,我深感自己无比幸运。”“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中英街一线关口的开放工作,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英街将成为一个集旅游、购物、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俞强说,他将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发挥自己的香港优势和工作经验,为深港融合贡献力量。

在深圳任职的港籍公务员中,有人投身于基层治理,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民忧,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作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个细致解答、每一分真诚的帮助。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办港籍公务员刘念。

刘念是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办的港籍公务员,她戏称自己是一名“I人”(即性格内向者),但经过在街道办一年多的工作锤炼,已逐渐成为能自如应对各种挑战的“E人”(即性格外向者)。“我身上仿佛多了一个按钮,可以随时切换状态。”刘念笑指,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一年上百次下沉社区和各项紧急工作任务的磨练。

香港文汇报记者了解到,刘念所在的部门为公共服务办公室,主要负责民生服务和社会建设,包括社区建设、社会救济、老龄服务等。她起初决定选择报考这一岗位,也正因为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即全能型人才)。“街道办的服务范畴更广,需要对接不同的单位,能更深入基层学习和了解内地的一些情况,成长也会更快。”

刘念举例,每当气象部门发布台风预警时,她就要迅速切换至应急模式和同事一起深入社区排查隐患,比如树木是否有断裂倒塌的风险、城中村是否有安全隐患等。“一开始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会不知所措,但现在已学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并高效协调各方资源,甚至是与居民有效沟通,传递信息,安抚情绪。”她说。

探访长者也是刘念提升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最初的拘谨不安,到后来的自然流畅,她逐渐发现,大多数长者所需要的不外乎是有人陪伴和倾听。“和独居长者的沟通让我不断反省自己,要更多地陪伴亲人。”刘念坦言,这种情感共鸣会让她在工作中更用心,并逐渐与关怀对象建立信任与情感联结。

街道办的工作无疑是繁杂的,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让刘念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升。“我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它让我更直接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深圳市自2020年首次公开招聘港澳籍公务员以来,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将考内地公务员作为北上发展的新选择。但公务员考试具有内容广泛、规则复杂的特征,一次就成功“上岸”(指通过考试获聘)并非易事。回忆考试过程,刘念直言:“真的有点难,‘考公’对香港学生来说是要付出一定心力的。”谭嘉艳则指,法律知识是自己下功夫最多的部分,需要潜心备考来熟练掌握要点。

刘念透露,自己是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学习,“和我同期备考的朋友,都在尽力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她强调,备考期间需保持积极心态,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因每年招聘的定向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刘念建议,有志于报考内地公务员的香港青年,要在全面了解政策与岗位信息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考公’对香港青年融入内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她鼓励港青们把握机会,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公务员岗位向港澳籍人士定向开放。

谭嘉艳表示,《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日前已开始实施,当中包括支持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港澳青年,她认为港青应该抓住机会一起参与国家建设。港澳青年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多了解内地政策,相信一定能有所收获。

(来源:香港文汇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