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邓稼先与胡思得:中国首颗原子弹背后的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邓稼先与胡思得:中国首颗原子弹背后的传奇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1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29/content_265882.html
2.
https://www.cas.cn/zt/kjzt/kjzlzqzl/kjzlzq/202407/t20240731_5027614.shtml
3.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6/525211.shtm
4.
https://www.12371.cn/2024/10/16/ARTI1729038198095830.shtml
5.
https://wap.sciencenet.cn/mobile.php?type=detail&cat=news&id=535223&mobile=1
6.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28/content_265864.html
7.
https://news.fudan.edu.cn/2024/0327/c3088a139699/page.htm
8.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7/113994.htm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93%E7%A8%BC%E5%85%88
10.
https://www.sastind.gov.cn/n10086205/n10086403/c10564580/content.html
11.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cn/13291/%E5%8E%9F%E5%AD%90%E5%BC%B9%E7%88%86%E7%82%B8%E6%88%90%E5%8A%9F60%E5%91%A8%E5%B9%B4%EF%BD%9C%E4%B8%AD%E5%9B%BD%E9%A6%96%E9%A2%97%E5%8E%9F%E5%AD%90%E5%BC%B9%E4%B8%BA%E4%BB%80%E4%B9%88%E5%8F%AB%E2%80%9C%E9%82%B1%E5%B0%8F%E5%A7%90%E2%80%9D%EF%BC%9F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升起一朵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声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这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默默奉献,其中,邓稼先和胡思得的名字熠熠生辉。

1958年,23岁的胡思得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二机部九所工作,成为邓稼先领导的理论研究室的一员。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核武器研究,一切都从零开始。苏联承诺提供的原子弹模型和资料迟迟未到,反而在1959年单方面撕毁协议,停止援助。面对这一困境,邓稼先带领团队决定自力更生,胡思得被委以重任,负责研究铀的状态方程。

铀的状态方程是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关键,但当时国际上对这一数据严格保密,国内又缺乏实验条件。胡思得和同事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从一篇英文文献中找到了27种金属的冲击压缩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物理参数,尝试推导铀的雨贡纽曲线。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土方法":将状态方程分为三段,分别对应不同压力范围,最终"凑"出了一个完整的状态方程。这个被胡思得自嘲为"被逼出来"的方法,后来被证明与苏联学者的研究结果大同小异,为原子弹理论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1962年下半年,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工作重心转向试验和生产阶段。胡思得被任命为理论联系实际小组组长,负责将理论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他们深入青海221基地,与实验部门紧密合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了提高原子弹零部件的成品率,胡思得提出了一套创新方案:对加工难度较大的零部件适当放宽标准,通过提高容易加工部件的标准来补偿。这一方案不仅加快了生产进度,也为后续核武器工程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胡思得又投入到氢弹小型化研究中。在邓稼先、于敏的领导下,他和同事们面对技术挑战,经历了"三炮不出中子"的挫折。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七十多次冷试验,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为氢弹的小型化和实战化奠定了基础。

回顾这段历史,胡思得院士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能够参与这样伟大的事业。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胡思得仍然在为国家的核事业贡献智慧,他经常到各大高校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寄语青年学子:"期待在座的青年人,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邓稼先和胡思得的故事,是中国核武器研发历程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铸就了核盾牌,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